童振源建智能平台 串連千萬台僑商共同抗疫|兩岸|品觀點新聞

分享:

童振源建智能平台 串連千萬台僑商共同抗疫|兩岸|品觀點新聞

2021/06/03 14:40:24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新冠疫情肆虐超過一年,何時趨緩無人能料.在這種情況下,散居全球數以千萬的台僑、台商、華僑、華商面臨「兩線作戰」,一方面要全力防疫,確保自身健康,同時也要顧肚子謀生計。僑委會作為全球台華僑的娘家,委員長童振源作為台華僑的大家長,但手下人力有限,他要如何幫助台僑商「抗疫」又「賺錢」?

2021 年 5 月 5 日童振源陪同泰國駐臺代表通才及臺商代表參訪農業科技研究院,瞭解臺灣農業技術優勢 

童振源在大學任教多年,並先後擔任過陸委會副主委、行政院發言人、國安會諮詢委員、駐泰國代表,去年5月返台接掌僑委會。童振源每次施政前,就像每次上課前,總要先做好教案或是先完善幕僚作業,然後再出手。

接掌歷史悠久的僑委會,要處理全球複雜的僑務工作,在時間軸和空間軸上,都需要新的思維、新的規畫——智能僑委會,正是童振源組織改造的方向。

 擺在新任委員長面前的是:僑委會要服務海外205萬台僑、4900萬華人、4萬家台商、2676個僑團、1054個僑校、38萬名僑生;在台灣也有3萬名僑生和16萬名畢業校友。童振源雖然才接掌僑委會一年的時間,但他希望改變過去的結構,改變過去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模式。

 疫情造成僑務工作前所未來的挑戰,讓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模式無法繼續下去,但同時也加速「僑務工作4.0」(智能化)的轉型。

為因應疫情發展,即時回應僑界需求,時任駐泰國代表處大使的童振源於2020年3月20日邀集泰國各僑團負責人召開視訊會議,會中決議成立「泰國臺僑胞疫情聯合應變小組」 

以幫助僑台商防疫為例,去年10月1日,僑委會結合衛福部及台灣急診醫學會,透過衛福部「健康益友」APP,提供線上醫師視訊健康諮詢,全天24小時零時差服務全球僑胞。參與的醫院包括長庚醫院(林口、高雄)、奇美醫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去年有兩例海外台商包機回國治療新冠肺炎病情,今年印度、泰國疫情爆發,僑委會提供的線上醫療諮詢,都發揮了作用。

 疫情衝擊,工廠員工染疫、出口沒貨櫃、僑居國消費下滑等,讓全球台僑商面臨前所未來的挑戰。因此,在去年紓困的基準上,今年,僑委會再推出海外信保基金「紓困方案4.0」,除原方案融資上限25萬美元外,經金融機構評估後可再提供額外貸款,合計最高40萬美元;僑委會則補貼保證手續費全額(免向借款人收取)及一年利息補貼上限3200美元。

 相關資訊都可見於僑委會官網,新聞稿內容還附上圖片表格,清楚顯示申貸資格、金額、成數等,末尾還附上LINE帳號、承辦人的姓氏及分機等資訊,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現在的僑委會官網比以往生動活潑,資訊量更是巨增,這跟童振源推動的「智能化僑委會」構想有關。

 由於去年才卸任駐泰代表,所以童振源在介紹他的施政理念時,習慣性提到泰國經驗;在他駐泰2年10個月的時間裡,真正算得上密集互動的僑胞不超過2千人;但是整個泰國有15萬台僑,泰北還有一直奉民國正朔的10萬鄉親;泰國政府統計當地華人有700萬,但也有僑領說有2600萬,憑藉駐泰代表處能發揮及運用能量是非常有限。

 因此,童振源目前正在推動「僑務工作4.0」,也就是智能化,先廣建各種資料庫,然後把資料數據化,如此一來,僑務決策才能精準,僑務施政才能跟各部會的聯結、跟民間互動。「僑務工作4.0」規畫已經跟國發會提案,初期先運用RWD(響應式網頁),初步也獲得國發會的支持。

童振源說,僑委會人不多,但借助智能化平台,更可以發揮槓桿支點的角色。他又舉了泰國例子:假如台灣一家紡織工廠要到泰國投資,想找台商了解當地投資情況或合作,但要找那個台商?

反過來,海外僑商想投資台灣,或是想了解工研院有那些科技專案,他要找誰問?工研院有那些科技專案,內容是如何?還有一些基本的服務,如僑胞的兵役問題、要如何找學校等,未來都可以透過智能平台來滿足所需。

就像一位老師催學生交作業,童振源一方面跨部門協調,提出了未來的規畫,但同時也要求僑委會同仁先交了「作業」。

去年6月16日上線的「全球僑胞服務數位平台」,首先借助LINE免費跨國聯繫特性,提供全球僑胞聯繫所需的單一聯絡窗口,把「僑務委員會LINE專線」及海外37僑務據點LINE專線串起來,讓海外僑胞「隨時能找到人」,以聲音、圖文與影像的形式,提供僑胞諮詢、陳情、建言等相關服務,隨後透過這些窗口搭建各類平台整合資訊與資源。

當老的僑務傳統(像「委員長」這個職稱,不少年輕人會覺得有趣)遇上新的僑務平台(智能僑委會),會撞出什麼火花?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錄: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向全球僑胞報告防疫工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