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美對中交往變競爭 對台還是模糊勝清晰|國際

分享:

品觀點| 美對中交往變競爭 對台還是模糊勝清晰|國際

2021/07/07 16:06:14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美國正在調整對中戰略,白宮國安印太總監坎伯(Kurt Campbell)7日在一場視訊會議中重申對中及對台政策:對中政策由「交往」(engagement)轉為「競爭」;對台政策則是維持原來的「模糊」戰略。 

美國對中戰略由「交往」變成「競爭」,是否意謂美國將更加盡力協助台灣對抗中共?

 

自從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以來的半世紀,美國一直奉行交往政策,這個政策的假設是:透過交往,讓中國接觸世界並且富有起來,中國就會更遵守國際規範,像是尊重人權等普世價值,乃至民主化、自由化。 

 但事與願違,美國發現:中國富強後,國內變得更專制,在國際上,則是另起爐灶,走自己的路,威脅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 

 立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召委趙天麟指出,美國從歐巴馬開始反省交往政策,而習近平上台後取消任期制,更讓美方認定,交往政策的假設錯誤,因而開始修正既有政策;拜登與川普對中政策的不同,只是作法不同,但想法是一致的,川普採取單邊主義、直接幹中國,而拜登回歸傳統外交作法,聯合友邦一同對付中國。 

 趙天麟指出,拜登開始與歐洲友邦合作,在印太地區加強與澳洲、印度、日本、台灣合作,目的都是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威脅,這一趨向是一種不叫「圍堵」的圍堵。 

 至於坎伯不改變對台模糊政策、重申反對台獨,趙天麟認為,這只是美國想突出「美國沒有改變台海現狀」、「美國不是麻煩製造者」的印象,只是一種外交辭令;同時反證,中國才是改變台海現狀,才是麻煩製造者,而拜登、蔡英文都不是。 

 在實際作法上,因為美方已認定中共片面改變包括台海在內的區域現狀,趙天麟判斷,加強對台軍售的質與量、提供台灣疫苗等作法,接下來都會陸續發生,目的就是協助台灣對抗中共的威脅。 

 美國對中提防,並更加重視台灣,對台灣就是好事?趙天麟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在中美兩強對決的態勢下,台灣的作為要更加謹慎,但對於美國基於維護共同價值觀、安全保障及國際經貿秩序所提出的「民主供應鏈」,台灣基於自身利益,應該做出選擇,而且會更傾向美國。 

 在中共不斷對台軍事、經濟施壓時,趙天麟表示,蔡總統的作法就是不刺激中共,但同時在經濟和軍事上,做好準備,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挑戰。 

 至於美方沒打算改變對台的模糊政策,趙天麟也認為,不必期待美方一位亞太總監能清楚說明台海這個「敏感且危險的議題」,但我們也不必失望,像川普重提雷根時代的對台「六項保證」,對台美關係就是一大提升,而拜登也承認「六項保證」。 

 拜登沒有停止川普啟動的對台軍售、持續提升美軍巡台的質與量、台美外交官在一些國家中往來等,趙天麟分析,美方正以實際行動告訴中共:不要想改變台海現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