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反思2008金融海嘯 催生區塊鏈│產經

分享:

品觀點│反思2008金融海嘯 催生區塊鏈│產經

2021/09/06 16:25:22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區塊鏈是什麼?很多人沒聽過,但如果說比特幣,很多人就懂了。你知道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區塊鏈開始運行,並發行最初的50個比特幣,但直到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玩家稱為「披薩日」),才有了第一筆公開的比特幣購買實體物品的交易,賣家花費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2個披薩。1萬個比特幣按現在的價格相當於5.1億美元、140億台幣。

Maxonrow數位行銷總監陳卿豪.(宋秉忠攝)

日前,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行的《PMIDP ‐ 2021 流行音樂跨域發展計畫》座談會上,經營區塊鏈驗證技術的「邁盛絡」(Maxonrow)數位行銷總監陳卿豪指出,在大大小小的場景中,為了因應社會的運作,我們所發展出的機制多半以中心化為主,從中央政府到金融機構,甚至是所使用的社群軟體FB、Google、Line等;這是因為中心化具備一些優勢,例如,將少數人將力量集中,進行決策、處理事件;有效提高執行的效率等。 

不過,在長期集中的情況下,中心化的世界也衍生出不少問題。陳卿豪指出,當權力過於集中,只要攸關到利益,就有可能走向腐敗;享受便利,並不代表在權益上能享有實質自由的空間;中心化機構一旦龐大,決策需通過層層關卡,反而導致處理速度下降。

 

 2008年一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金融老店「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禍及全球,雖然美國監管機構事後發表了新的監管規範,但對於投資人來說,同一個「犯錯」的監管單位所做出的補救之道,有多少可信度? 

在這種「去中心」化的思維下,摧生出區塊鏈。陳卿豪指出,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首個應用,而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發表的論文《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第一次完整描述了區塊鏈應用在電子現金上的形態。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區塊鏈的應用已經觸及金融以外的人類生活領域:供應鏈監管、旅遊航空、音樂授權、藝術畫作、售票系統、健康醫科、稅務徵收、遊戲、汽車租賃、學歷證明、公益慈善捐贈、投票、資產保管與交易等。 

像Maxonrow與台師大共同推動區塊鏈加密數位畢業證書計畫。區塊鏈加密簽章技術採用密碼學及分散式的數學演算來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資訊一旦被寫上去,包括原始發證單位在內都沒有辦法更改。畢業生未來求學或求職時,只要提供一組網路連結或QR CODE,學校或公司人資部門上網一點就可以看到畢業生的姓名、取得什麼學位、發證學校及日期、區塊鏈簽章等資訊,安全又便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