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台灣航空運力不足 未採用疫苗護照│疫情

分享:

品觀點│台灣航空運力不足 未採用疫苗護照│疫情

2021/10/28 16:05:14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台灣去年曾是全球防疫模範生,去年12月公布的《彭博》「防疫韌性」排名,台灣位居亞軍,但最近公布的排名,台灣名次大跌,在53個國家中倒數第7。

全球「防疫韌性」排名是根據疫苗覆蓋率(People covered by vaccines)、封鎖嚴重度(Lockdown Severity)、航班載客力(Flight Capacity)、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Vaccinated Travel Routes)4個指標;在10月份的排名中,台灣排名第47位,比9月份再掉5名,只領先印尼、羅馬尼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

值得注意的,在四項指標中,台灣在航班載客力、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這兩項表現較差,原因是仍採取全球最嚴的入境防疫措施,禁止外國人入境。

公衛專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彭博》自2020年起針對全球53個具經濟規模國家進行「防疫韌性」排名,2020年12月台灣曾奪下全球防疫亞軍,當時評估標準採用新冠肺炎「確診率」與「死亡率」作為主要評分指標,即使台灣今年5月爆發本土疫情,目前COVID-19台灣每十萬人死亡人數為3.5人,全球則為61人,相差17倍之多,而全球每十萬人確診數更是台灣的44倍(截至2021.10.12),由此可知,若以彭博過去的評估指標來看台灣的防疫韌性表現應該在全球名列前茅。

但事實不然,台灣今年全球防疫韌性排名衰退至47名(47/53),會造成如此大的跌幅主要源於評估指標項目的改變。今年彭博考量疫苗全球施打率已逐漸普及,改以各經濟體「恢復如常生活」指數作為排名依據,例如航班飛行數量、疫苗覆蓋率、交通運輸恢復程度等,以往確診率和死亡率都已非評分項目,《彭博》評比指標的調整已經很明顯提醒台灣,未來的防疫任務應該從防範確診感染過渡到如何恢復疫情前的如常生活狀態。

前疾管局長張鴻仁也認為,彭博最新的指標關鍵是「開放程度」,這種評比標準上半年對台灣是不公平,但從下半年開始,則是台灣要正視的議題。

張鴻仁指出,上半年,歐美各國疫情肆虐,歐美各國人員往來,好像從這家田裡沾滿泥巴到那家田裡,開不開放,根本沒差別;但台灣疫情平穩,歐美人到台灣,就是從你家田裡沾滿泥土到我家和式榻榻米,講「開放」,就對台灣不公平。

但下半年開始,全球只剩台灣和大陸採取最嚴格的入境管制,禁止外國人入境,此時再談「開放」,就是台灣必須正視的議題,我們不能再關起門來不管國際防疫現況。

由於本土已多日加零,社區傳播風險大減,但要恢復如常生活,洪子仁認為,有賴三道防線:第一,為提高疫苗覆蓋率,預估至今年底施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可達7成;第二,強化社區監測(篩檢),分為民眾居家快篩「主動式篩檢」與到醫院就醫病人及家屬的「被動式採檢」,藉由不間斷篩檢監控,讓社區隱藏無症狀但高病毒量之感染者無所遁形;最後,國人對於NPI(非藥物性公共衛生介入措施)的落實,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保護措施仍不可鬆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