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中國10月PPI、CPI差距創紀錄 工廠漲價 消費者不買單|產經

分享:

品觀點|中國10月PPI、CPI差距創紀錄 工廠漲價 消費者不買單|產經

2021/11/19 12:48:12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進口美國牛肉漲價,所以麥當勞漲價,但是想吃麥當勞的消費者薪水沒漲、不買,結果就是麥當勞的漢堡賣不出去、倒閉、裁員,消費者更窮、更吃不起麥當勞……

這就是比通膨更糟的「停滯性通膨」。

包括台灣、中國、美國的各國現在都面臨這樣的經濟危機,美國、英國10月份通膨率都飆上新高點;南韓除了泡麵漲價,國民美食「海苔飯捲」,最高漲幅也達到六成;土耳其通膨逼近20%。

根據中國政府最近公布的數字,10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5%,但PPI(生產物價指數,或稱出廠價)年增13.5%,續創新高;官方的分析在預料之中,主要是受國際輸入性因素(原料及能源價格攀升)影響,加上國內能源和原料供應偏緊,尤其是煤炭價格上漲。

但最讓經濟專家擔心的是,PPI與CPI的「剪刀差」擴至12個百分點,同樣再創新高,加劇停滯性通膨的危機。

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講「大勢所趨」時最愛用的順口溜:「天要下雨,娘要改嫁,半點不由人。」但如果「天要漲價,娘卻不買」,那代誌就大條了。

PPI與CPI之間的高剪刀差意味著什麼?中國研究機構「西澤研究院」院長趙建9月份曾發表《PPI-CPI剪刀差暗含的結構性危機》,點出中國長期依賴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成長已經出現問題,而且是結構性、系統性的風險。

以大陸房地產業為例,過度依賴政府投資和借貸刺激生產資料(如水泥)的需求,但過高的房價卻讓消費者買不起房子,結果就出現一大批「鬼城」(城市新區因空房率過高,夜晚漆黑一片);這些爛尾樓最後都推到貸款銀行頭上,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還有,大陸國企掌握產業上游的能源、鋼鐵、大宗農產,具有市場定價權,但產業下游多為民企,他們若無法把上游漲價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經營就面臨困境,加劇「國(企)進民(企)退」的趨勢。

據大陸「21經濟網」3月份的統計,近4年有491家A股上市公司經營權變更,平均每3天就有1家上市公司「易主」,國資是最主要的買方,2019年更有高達6成易主公司的老闆變成國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