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

分享:

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

2020/02/20 17:54:09文/涂醒哲(前衛生署署長,前疾病管制局局長)

 最新的( 2020 1月19日)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導,對新型冠狀病毒  有比較清楚的描述,結合了流行病學家、統計學家以及數學家, 使用各種方法從中國忽高忽低不透明的資訊中,以及引用醫學期刊或其他較客觀的家庭感染或小群體的群聚資料,試圖找出最有可能的分析結果,最後提出最佳但需小心引用的預測。

1、潛伏期:
潛伏期是指得到感染以後到發病的期間,平均是5天,範圍從0到14天,一些研究報告為4.4到7.5天。要注意的是0天潛伏期可能是被感染者之前曾受到另外的人感染,自己不知道,或是摸到感染者帶回來的衣服上或禮物上的病毒,等於是和傳染者同時感染而不自知,誤以為是和傳染者生病時的接觸才是被感染日。傳染病學上沒有0天潛伏期的可能性,一般病毒到人身體裡面,還要在細胞中繁殖放大才會產生症狀,因此0天潛伏期是不可能的,是在調查時的疏忽所造成的誤解 。14天潛伏期是有可能的,因為有的人抵抗力較好或病毒較弱,因此較慢生病。當然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時沒有受到感染,後來的接觸才真正的染上病毒。而這常常不是病人主動(例如咳嗽)傳給你的,而是自己摸來摸去,用手指頭把病毒帶到身體內的。至於鍾南山所說的24天,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離平均值太大,絕對是問診不確實或病人不願意誠實說出接觸歷史所致。這種情形在SARS時台灣也曾出現過 。

2、個案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C F R )
個案致死率是新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人數除以所有確定個案數。中國的報告是2.3%(1023/44415),WHO任這裡用的是到2月11日的資料,所謂的確定個案是指有實驗室RT-PCR診斷陽性的個案。因此2.3 %不一定準確,因為分母沒有列入一些未作RT-PCR的輕症或重症的病例,分子中也有一些已經死了,都檢查不出來或來不及做RT-PCR檢查的病例 。中國以外的國家的個案致死率較中國低,但也是要在未來看其痊癒人數及死亡人數才能做最後的定論。
順便講一下,不少人把個案致死率(CFR)當成死亡率(MR)來討論,也有少數醫學報告把重症致死率當CFR來討論,甚至當成毒性大小指標,來和資料已經成熟的SARS,流感作比較,這都會造成誤解 。

3、感染致死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 IFR)
感染致死率是死亡人數除以所有感染到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數。由於有一些輕症或是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不會被通報,因此分母的人數是不確定的。  
利用數學模擬,可以估計真正的感染致死率為0.3-1.0%。至於感染率,由於沒有以母群體為基礎的血清調查,目前還無法得知。

4、流行控制
以數學模擬來估計1月23日以後武漢封城,減少中國內外交流的效果,發現旅遊管制只有一點點的成效,只有加上 一些公共衛生的作為如個案的隔離、群眾的減少接觸、疑似個案的檢疫以及公眾行為的改變,疫情才能夠有效抑止。
科學家們表示,為了要能夠更正確的預測整個疫情的流行走向,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資訊,包括社區傳播及家庭傳染的數據,醫院裡面醫護人員感染的危險因素,住院個案的臨床表現以及  回鄕旅客的追蹤資料。

大家都在問疫情什麼時候會開始減緩?什麼時候會得到控制?什麼時候會停止?我們期待中國提供的資料要更加透明,要停止政治干預防疫,只有疫情資訊公開透明,大家用科學的方法來面對,疫情才可能得到控制。期待這天早日到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