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瓣膜疾病」威脅熟齡族…開不開刀?生心理「心臟都要夠大顆」!

分享:

「心瓣膜疾病」威脅熟齡族…開不開刀?生心理「心臟都要夠大顆」!

2020/03/24 11:56:51文/

【觀點】

其實比起心血管阻塞,心臟瓣膜疾病是熟齡族更可怕的健康威脅,沒有預防的好方法,只能靠自己平常多留意,「有問題趕快治療」。醫生也表示,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已經是常規手術,很多有心臟外科的醫院、幾乎每個月都進行這項手術。但醫療技術還未進展到零風險,「即便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落在哪個病人身上,對該名病人而言都是100%」。

所以民眾對於治療心臟瓣膜疾病,必須先健全心態,除了主動就醫追蹤,一旦需要進開刀房動手術,則必須向醫師詳細諮詢所有狀況,且事先與家人討論各種可能性。畢竟若真的瓣膜受損嚴重,「不開刀絕對不是好事」,但沒有一場手術能百分之百沒有風險,因此在進開刀房前,病患本身及家屬「心臟都必須夠大顆」,與醫生合作,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當然,希望最壞的打算永遠不會發生。

國標女王劉真辭世令人不捨,她日前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接受傳統手術,但術後心臟恢復不佳,且陸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最終救治無效。劉真的香消玉殞,意外喚起國人對心臟瓣膜疾病的重視,也讓許多深受瓣膜疾病所苦的病友,對於「開不開刀」這個問題、再度提出質疑。對於劉真的辭世,一位熟知內情的資深外科醫師指出,心臟外科醫師是走鋼索的人,有幾次,他的病人在手術中發生血栓等意外,緊急找心臟外科醫師來救援,有時能成功救活病人,有時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離去,「那種痛苦,一般人難以想像」。因此已經很少年輕醫師願意選擇當心臟外科等急重症醫師了,壓力大和待遇差是主因,而且家人多半會反對。

面對外界對劉真醫療過程的質疑,另一位了解內情的人士則表示,即使醫師事前就以10倍努力來照顧她,但在手術檯上,不可預知的風險,「碰上就是碰上了」。這樣的心臟外科手術最怕血栓、大出血或中風,猝不及防的狀況,有時再有經驗的醫師也無能為力。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建龍解釋,人體內的4片心臟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與三尖瓣,它們能協助控制全身血流方向。瓣膜狹窄的成因可概分為「年長型」與「年輕型」兩類,年長型患者可能早在年輕時就因感染慢性發炎、破壞了瓣膜,以致老後瓣膜打不開,造成瓣膜口狹窄的現象。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黃建龍(照片來源:振興醫院官網)

年輕型患者可能源自於先天性瓣膜異常。一般人的主動脈瓣有三瓣,少數人可能先天性二瓣化畸形、瓣膜容易打不開,劉真很可能就屬於這種先天性二葉瓣患者,隨著年紀漸長導致疾病惡化。

已知自身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應每半年到一年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年長者如發現有輕度至中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也應每半年至一年回診追蹤,重度者則須直接接受手術治療。

心臟瓣膜圖解(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官網)

黃建龍表示,主動脈瓣狹窄的最有效治療是以外科方式置換主動脈瓣,分為傳統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兩者的成功率都超過95%,造成嚴重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與急性心衰竭等)的機率都在1%到3%之間。

傳統手術需要鋸開胸骨置換主動脈瓣,手術傷口大且術後復原時間較長。TAVI則經由導管將瓣膜支架置入主動脈瓣部位,將原來病變的瓣膜向外撐開,讓植入的瓣膜取代原有瓣膜而恢復正常運作,侵入性低、術後恢復時間快,「但唯一沒有辦法保證的是,這項手術所置換瓣膜年限有多久」。

因此,臨床上通常建議年輕患者進行傳統手術,實證資料顯示術後瓣膜用個15到20年不成問題,使用金屬瓣膜者更有機會一輩子不用再開刀置換瓣膜(不過,想生小孩、無法長期吃抗凝血劑的人則不宜使用金屬瓣膜,必須採用動物瓣膜)。80歲以上、肺功能不佳而不適合全身麻醉等患者,則建議接受TAVI。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