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癢癢…夏季常見5種蚊蟲辨識整理包!|生活|品觀點新聞

分享:

癢癢癢…夏季常見5種蚊蟲辨識整理包!|生活|品觀點新聞

2020/06/14 18:00:00文/

夏天是蚊蟲大量孳生的季節,常常出門回家就發現自己身上多了好幾包,到底夏天有哪些常見的蚊蟲?被叮咬又該怎麼處理?《品觀點》都幫大家整理出來囉!

1.蚊子
通常被蚊子叮咬後,會出現一個個小腫包,如果是幼童被叮到,由於免疫系統還沒發育完全,狀況會較嚴重,可能出現大腫包、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水泡。

值得注意的是,蚊子可能傳播嚴重疾病,像是好發於7到9月的登革熱,死亡率高達50%,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另外,蚊子也是茲卡病毒、日本腦炎、瘧疾、屈公病的傳染媒介。

蚊子大多會在早上9點及下午5點時出來「覓食」,避免被咬這2個時間點要特別小心。

2.小黑蚊(台灣鋏蠓)
一般常見的小黑蚊,就是台灣本土特有種的台灣鋏蠓,不帶有傳染性疾病,但是是集體攻擊、而且會分好幾次吸血,往往一遇上就會換來滿腿的紅豆冰,紅腫發癢,嚴重可能引發過敏。

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是小黑蚊出沒高峰時段,小黑蚊常躲在人群活動頻繁的陰影處等著偷襲路人,要避免小黑蚊攻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全身包緊緊。

3.跳蚤
如果被咬的位置大部分集中在小腿以下,呈現一直線或是三角形排列的紅疹,通常一次會有2、3個紅疹,間隔約1、2公分,約10元到50元硬幣般大小、大小均一。

被跳蚤叮咬可用口服的抗組織胺和外用藥膏治療,如果住家環境出現跳蚤,一定要徹底除蟲。即使家裡沒養寵物,也可能是附近流浪貓狗身上藏有跳蚤、波及到你。跳蚤靠從動物身上吸取血液維生,所以在有動物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跳蚤,另外,跳蚤也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4.隱翅蟲
隱翅蟲是一種黑色的小甲蟲,腹部有黑色、黃色環紋,如果一巴掌打死牠,牠的毒液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可能會發炎、起水泡和局部潰爛,嚴重的時候還可能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隱翅蟲在夏季活躍,千萬不能用手拍打或捕捉,建議用紙或扇子、或是輕吹請牠離開,如果真的被隱翅蟲體液攻擊,應該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和冰敷,並且就醫治療,通常醫生會以以抗組織胺、抗生素藥物來改善症狀。


遇到隱翅蟲千萬不要用手拍打或捕捉。(照片來源:網路)

5.恙螨
恙螨唾液會造成表皮和真皮細胞壞死,形成像火山口般、不會痛的焦痂,值得注意的是,恙螨可能帶有立克次體細菌,會傳染恙蟲病,如果沒有得到適當治療,死亡率高達60%。恙蟲病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像是發燒、喉嚨痛、咳嗽、肌肉痠痛、關節痛等,潛伏期約1~2週,發病後可能出現連續幾天的高燒、伴隨劇烈頭痛、軀幹冒出暗紅色皮疹並擴散到四肢,如果爬山、掃墓過後出現發燒症狀,就不能排除恙蟲病的可能性。

想要避免被恙螨叮咬,記得到山林、棄耕地、草叢時,穿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在衣物和露出皮膚的部位塗抹防蚊、防蟲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