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3C產品發達,用眼過度或是生活作息不佳引起眼脹、眼疲勞、甚至是流目油等,是不少現代人的家常便飯,但也常因為不至於到劇痛,不少人會以讓它自行好轉為主,頂多就是自行吃個止痛藥或點眼藥水來改善,但長期下來真的沒問題嗎?在看完醫生後,民眾在家又可以如何自行改善?來看郭祐睿中醫師怎麼說! 用眼過度眼睛痠脹疼痛,合併頭痛等症狀速就醫 郭祐睿中醫師表示,3C產品普遍,大多人不論是看追劇、打電動、購物、接收資訊等,多是仰賴3C產品,而近日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整天都待在家裡,大人看手機,小朋友看電視,眼睛酸澀脹痛的患者越來越多,可能引起眼睛過勞,眼睛有一條肌肉叫睫狀肌,若是長期「短視」,看近的東西,就會產生過度收縮,像肌肉過度使用一般,睫狀肌自然也會產生肌肉酸澀脹痛,久而久之甚至會引起度數增加,視力模糊,結膜紅的現象,最後可能會造成眼壓過高,眼睛會先從酸澀脹痛開始表現,最後演變成青光眼。因此若眼睛酸脹痛的感覺會合併後腦疼痛或太陽穴疼痛,眼窩疼痛,眼球按壓起來非常的漲硬,甚至噁心、想吐、眼球結膜充血,這時候有可能是因為眼壓過高引起,就得立即就醫,不然時間拖太久可能影響到視神經。而相反的,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若是看遠方對眼睛有利,郭祐睿中醫師表示,看遠方睫狀肌會呈現鬆弛狀態,眼壓就不會升高。 養眼從護肝開始,常見養眼的6大類食材 避免眼睛出現問題,使用3C產品時應注意休息時間,當眼睛出現不適也應及早就醫檢查。除此之外郭祐睿中醫師也表示,平常在家也可以多注重保養,適量的攝取對眼部健康有幫助的營養。 枸杞、決名子 要有健康的雙眼可從護肝做起,枸杞、決明子是中醫重要的養肝食物,枸杞中含有豐富的玉米黃素與葉黃素,可以增強眼睛黃斑部的營養並滋補肝血,讓眼睛視線更清晰;決明子則可以清肝火、舒緩眼睛紅、腫、癢等不適症。 深海魚 深海魚等食材常見的魚油裡,所富含的DHA與EPA對人眼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DHA可以加強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傳輸訊息,提升視覺功效;EPA則能對抗發炎,使血管舒張。 深綠色蔬菜 玉米黃素、葉黃素兩者是吸收藍光同時可保護眼睛的絕佳抗氧化劑,一般存在於深綠色的葉菜類蔬菜,對於預防眼睛老化、白內障等是非常好的營養素。平時就該均衡攝取如波菜、甘藍、芥菜,南瓜、玉米、甜椒、花椰菜等含有豐富質量的蔬菜。 蛋黃、胡蘿蔔、南瓜與綠色花椰菜 眼睛常感到乾澀或疲勞的人可多攝取維生素A,它是感光細胞形成影像的重要物質,能舒緩眼睛疲勞並製造淚液,若長期缺乏容易導致眼角膜受損而產生常見的「乾眼症」與「角膜軟化症」。蛋黃、胡蘿蔔、南瓜與綠色花椰菜都是幫助攝取維生素A的好食物,平常也應該均衡攝取。 芭樂、奇異果、柳橙、聖女番茄 維生素C、E可說是保護眼睛的強力抗氧化劑,可增強眼睛的微小血管韌性與細胞修護,並預防視力退化與白內障等眼疾。飯後的水果可選擇芭樂、奇異果、柳橙、聖女番茄。 草莓、蘋果、櫻桃、藍莓、葡萄 花青素能夠幫助改善眼睛對黑暗與光亮的適應力,保護眼睛微細血管的健康,強化視覺能力。紅色或藍色的水果富含量豐富花青素,建議可食用草莓、蘋果、櫻桃、藍莓、葡萄,都是不錯的選擇。 中醫養眼茶飲,一天一杯更護眼 除了適量攝取上述的食材外,郭祐睿中醫師也表示,平時也可以泡泡護眼的茶飲,對於養眼也相當有利。如大家常聽到的枸杞子、菊花泡茶都可以保護眼睛,而比較少人知道的桑椹也具有護眼的作用,桑椹也可以補益肝腎、養血生津,富含胡蘿蔔素跟花青素能保護眼睛,還具有降血脂、保肝、抗癌的作用。不過因為桑椹偏寒,若是體質較為虛冷、糖尿病或是容易腹瀉的民眾盡量減少食用。 兩種茶飲準備及泡製過程都相當簡單,枸杞菊花茶準備枸杞、菊花、麥芽各3克(食指、中指、拇指捏取的份量即約為3克)並準備500CC的熱水,第一泡先倒掉,第二泡再用500CC的熱水悶煮即可。而桑椹汁可用坊間販賣桑椹原汁,以桑椹汁:水=1:5的比例沖泡,每天一杯即可。 5大穴位適度按摩有助保養眼部 郭祐睿中醫師也建議平常有事沒事就可以多按按穴位,像是睛明、球後、攢竹、魚腰等穴道,都是常見多按摩有對眼睛相當有幫助的穴位,而民眾熟悉的太陽穴也是一中一個。太陽穴連結顳葉。負責記憶跟影像、情緒、語言等功能,在經外奇穴中提到,太陽穴位在「眉後一寸,主治頭面、頭目、一切目疾」,所以若是有頭痛,眼睛酸痛等症狀,除了搭配上述穴道,還可以加按太陽穴,給予大腦即時刺激,改善眼睛酸脹痛。 睛明穴:位於內眼角和鼻樑中間。 球後穴:位於眼睛下緣,外側1/4處。 攢竹穴:位於眉頭的凹陷處。 魚腰穴:位於眉毛的正中間。 太陽穴:位於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往後一指節 熱敷也有助保養眼睛,改善疲勞及眼部乾澀 郭祐睿中醫師也建議,平常若有眼部乾澀、疲勞等情況的民眾,可以多以溫熱的毛巾做熱敷。日本就有一項針對長途開車的司機進行的研究,學者發現司機先生只要每天熱敷眼睛周圍,能改善疲勞,甚至還可降低黃斑病變的發生,原因是熱敷可以促進眼睛周圍血液循環,改善疲勞跟眼睛乾澀的症狀,只要有空隨時都可以熱敷,緩解各種不適。
孩子近視一直是父母親的隱憂,現今的環境裡,在多變化的教具中,有時也會需要用到3C產品,因此要預防孩子的近視實在很力不從心。當孩子一旦近視了,又如何替他選擇正確且適合孩子的方法,一直是現今父母很苦惱的問題。視力治療有幾種不同做法,最常見的包括:散瞳劑和角膜塑型片。 ◎散瞳劑 散瞳劑又分為短效和長效2種,前者作用時間約6小時,用於改善假性近視,後者約可為幾小時到數天,可控制近視惡化。點散瞳劑時會造成眼內睫狀肌暫時麻痺,眼睛暫時失去聚焦功能,看近時會模糊不清,並且會讓瞳孔放大,因此白天會出現畏光的情形,在室外必須戴太陽眼鏡,有的人會在點的時候,受藥物刺激而出現瞬間的刺痛感。 除了畏光,散瞳劑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造成眼壓上升、急性青光眼,不過發生的機率很低。散瞳劑的優點,在於使用簡單方便,且價格較便宜,成效也很不錯,但必須持之以恆,最好可以持續點到國高中以上,一旦中途放棄,度數就可能再度飆高。若無法配合定期點散瞳劑且近視速度增加很快,則會推薦合併使用角膜塑型片。 建議點散瞳劑的學童,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若發現問題,就可及早處理、改善。 ◎角膜塑型片 角膜塑型片則是一種在夜間睡眠時配戴的硬式隱形眼鏡,主要原理是壓迫角膜,使它回復平坦,讓光線焦點回到正常位置。不同於一般隱形眼鏡的弧度是順著角膜設計,角膜塑型片的中間是平坦的,有助於壓平角膜。 角膜塑型片,是一種非手術、非永久性矯正視力的方法,但因為不用配戴眼鏡就有清楚視力,加上不會畏光,許多孩童的接受度較高。不過配戴角膜塑型片,需要充足睡眠至少6到8小時,也僅能維持白日約8小時的視力清晰,到晚上近視度數仍會緩慢出現,所以一定也是需要每天執行才有效果。 塑型片最大缺點與風險是感染,若沒有清洗乾淨,可能會沾黏孳生病源菌導致角膜感染。此外由於價格較高,也是讓家長卻步的原因之一。 常有家長詢問:究竟點散瞳劑和戴塑型片,哪一種對近視控制比較有幫助?事實上,兩者方法都有幫助,成效也都十分不錯,重點是要每天確實執行,更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近視加深。 另外也有家長會問:是不是可以現在不處理,等到以後度數深了再直接用雷射來做近視矯正?基本上,高度近視已經對眼睛造成危害,雷射雖然可以解決近視問題,但還是解決不了病理性眼疾的威脅。 因此,視力保健要從小做起,注意孩子們的用眼習慣,儘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的活動,例如玩電腦、手機、拼圖等,最好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5到10分鐘,休息的時候眺望遠方,或是從事其他戶外活動。若一旦發現初期近視,趕快使用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治療,杜絕高度近視的威脅找上門。
全球近視人口約有14億,且一直有逐漸增加趨勢,尤其台灣近視率更是高居世界第三位,大學生近視比率高達9成,大於600度的人數佔近視人口5分之1。高度近視有許多併發症,包括眼底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網膜裂孔、網膜剝離等。眼科醫師呼籲,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必需避免長時間近距離閱讀,以及3C藍光刺激。 安南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洪純玲副院長指出,高度近視併發視網膜病變增加原因:用眼過度、藍光傷害。(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高度近視併發視網膜病變增加原因:用眼過度、藍光傷害 安南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洪純玲副院長指出,近年門診發現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有增加趨勢,常見肇因都是用眼過度、藍光傷害等;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非常重要,雖然,近視角膜雷射手術的發展,解決了許多人不想戴眼鏡的困擾,不過對於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並無法降低其發生率。 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 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保護視力 1位40多歲長期在冷氣房工作的女性上班族,最近右眼看東西有歪斜及黑影現象,再加上之前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高度近視角膜雷射,所以眼睛感覺乾澀及疲勞,非常困擾,經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做眼底視網膜斷層掃描儀檢查及眼底螢光攝影,發現其右眼黃斑部有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併有滲出液,經眼科醫學中心副院長洪純玲醫師給予右眼玻璃體內抗新生血管因子注射後,視力即恢復原先水準。 經過1年後,患者又因近視逐漸增加且模糊,再度回診檢查,發現兩眼有核性白內障形成,洪醫師以小切口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成功切除白內障並放入人工水晶體,視力恢復正常且目前的視力為1.0。 避免高度近視併發症2大絕招:多戶外活動、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圖片提供/安南醫院) 洪純玲副院長表示,一般性的雷射不適合做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治療,因為怕會傷害到黃斑部正常細胞,故現在以眼球內注射抑制脈絡膜新生血管的藥物來治療,比較不會傷害到黃斑部正常組織,也不會有過度疤痕形成,視力進步機會較大,原則上眼球內注射直到新生血管萎縮消失即可,次數因每個病人而定,但需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避免高度近視併發症2絕招:多戶外活動、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高度近視有許多併發症,包括眼底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網膜裂孔、網膜剝離等。其中「多戶外活動」及「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是預防近視及使有近視者減緩度數的增加2大絕招。一旦發現自己視力有狀況,就要找醫院眼科專科醫師做檢查及後續治療,才自保的不二法門。
「如果近視雷射真的那麼好,為什麼一堆眼科醫師自己都還掛著眼鏡?」每每說到近視雷射手術,就常聽到許多民眾發出這樣的質疑。 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並不客觀,民眾看到了一些戴眼鏡的眼科醫師,沒看到的是:許多醫師早已因為雷射手術而拿掉了眼鏡,且醫師身邊的親朋好友,做近視雷射手術的比率也非常高。 近視雷射手術其實稱做角膜屈光手術,主要包括:準分子雷射手術、飛秒雷射LASIK手術,以及全飛秒雷射手術等等,每種手術方式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侷限性,這要根據每個人的眼睛情況來選擇,適合才是最好的。 由於雷射過後不再需要戴厚重的眼鏡,且安全性高、恢復快,十分受到歡迎,不過也有不少病人術後出現視力回退、乾眼等併發症,讓近視雷射手術也充滿爭議。 那麼,眼科醫生是不是因為害怕併發症,所以自己不做近視矯正手術?其實應該說,近視手術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近視患者適不適合做近視雷射,以及願意不願意做近視雷射。 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做近視雷射手術,近視手術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如果在經過眼部檢查,經醫師專業評估不符合要求,就不能接受手術,包括本身有: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炎、急性結膜炎、圓錐角膜、嚴重乾眼症,以及一些全身疾病等,都不適合做近視手術治療。 另外,近視手術並不是非做不可,因為即使不做手術,戴框架眼鏡或是隱形眼鏡,也可以達到矯正效果,所以是否選擇近視雷射手術,是屬於選擇性治療,單看患者自己的意願而定。 許多民眾不清楚的是,因為眼科手術大多十分精細,需要良好的視力,有200到300度以下的近視對於眼科醫生來說,可以延遲老花的出現,延長職業壽命,有助於精細的眼部手術;這也是許多眼科醫生大部分不需要做近視雷射手術的原因之一。 提醒民眾,近視雷射雖然安全方便,但並不是一勞永逸,做完手術還是要保持正確用眼姿勢及方法,才能讓度數不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