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因前景看好等優點,受到許多求職者的歡迎,日前就有名年薪近百萬的金融業企劃人員表示,他由於之後想要轉戰科技業,最近錄取的新工作年薪減少為60萬元,好奇詢問各位前輩的建議,文章引發熱烈討論,其中有不少網友勸退,更有人直言「別有迷思」。 近日有網友在PTT平台發文表示,他是工作1年的商科新鮮人,目前擔任金融業企劃人員,年薪近100萬元,工時平均9-10小時,優點是「企業規模大福利好、薪資高」,缺點則是「企劃專業性低,怕以後不好轉職、主管偏高壓」。 原PO接著表示,由於自己未來想在新竹發展,因此規劃從金融業轉職科技業,可惜進入門檻高,一直拿不到面試門票,不過近期有錄取零售業採購職缺,新工作的年薪約60萬元,工時平均8-9小時,優點是「採購專業、工時較短、主管耳聞還行」,缺點則是「薪水少很多」,年薪差了快40萬元,為此感到相當猶豫,卻又擔心不轉職會離科技業越來越遠。 此文一出,引發熱烈討論,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勸退,「請問你對科技業是不是存在什麼迷思」、「別對科技業有啥幻想,高薪的都是RD/工程單位,現在的待好就好」、「科技業不一定薪水高,這個迷思」、「肯定會後悔」、「只能幹行政職的就不要對科技業有幻想,科技業是講求戰功的,你在研發或工程部門掛工程師,薪水會高,分紅好的時候爆幹多,但同一時間的其他部門分紅可能只有一半甚至1/3不到,不要以為科技業就可以吃大鍋飯」。 人力銀行發言人表示,科技業是不少求職者的理想目標,但也因為競爭者眾多,導致錄取門檻大幅提升,建議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除了自行爬文做功課之外,也可參考前輩職場經驗與工作心得分享,藉此做好萬全準備。 【文章由1111人力銀行授權提供】
在職場上想討人喜歡,個性友善、正直是必備條件,但倘若「好過頭」一不小心便成了心太軟的濫好人,那可能要煩惱的就是自己了。網友「fly10847」在批踢踢發文詢問「是不是心太軟的人不適合做科技業」,此文一出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原po表示自己是做半導體材料的製程,常常看到各部門包括自己被嗨賴,見慣了踢皮球、互相賴的場面,「推卸責任跟究責」也看了不少次。幾次燒到身上原po身上,即使知道是設備的問題還是硬著頭皮討論解決方案。原po說非常希望各部門都和和氣氣的工作,也覺得自己是「心太軟」是不是不太適合科技業呢?請網友給點意見。 看完原po敘述,網友表示「心太軟的人不適合任何職場」、「心太軟任何行業都會吃虧被凹,要改的是你的個性」、「別的行業也不適合,太軟的人注定被凹 要適時硬起來」。看來問題不是出在「科技業」而是心太軟,職場就像小型社會,有好人也有壞人,怎麼「硬起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小編有幾招建議提供給心太軟的上班族。 一、 人人好也要量力而為 心太軟的上班族總認為「幫別人多做一點沒差啦」,心裡暗自覺得也許幫別人多負擔一點可以博得同仁的歡心,但就算你想多做一點,也要保證自己分內的任務已經如期完滿完成,接下的新任務不能只做半套。要是因為接了額外的任務耽誤自己的工作進度,那麼不只委託你的同事有怨言,甚至交代你任務的上司也因此對你扣分。 二、 以拖待變、給個軟釘子 要怎麼對於別人的請求說「不」是一門藝術。假設同事尋求幫助,也千萬別在第一時間就說「不要」,小編建議可以「以拖待變」,別人委託你跑腿買東西,可以不用正面拒絕,但行為上「遲遲不要執行」,當對方問起時可以說「最近工作較忙,沒時間處理」、「最近急著回家照顧家人,沒有多餘時間跑一趟」等等的個人理由,當對方一次、兩次都得到這樣的答案,自然也知道是「軟釘子」,購識相的人就會自己去買啦,以後也知道不能麻煩你,因為你「總是很忙、無法幫忙」。 三、 學習拒絕的藝術、勇敢說不吧! 倘若你使出第二點婉轉給個軟釘子,厚臉皮的同事依舊纏著你不放,一而再再而三的騷擾你,你也覺得拖下去實在好累,那就好好的學習怎麼說不吧!基於「倫理」、「禮貌」、「職場規則」等框架受限,很多上班族都不會拒絕他人的請求,就怕傷了和氣。 小編也不建議說「我不要」、「不行」,但能和對方講道理,譬如「我手頭上目前有A專案在進行,同時要追B的進度,雖然我很想幫你,但是真的能力有限,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找個合理的原因,外加「想幫忙的善意」,但最後不忘要明確告訴對方「沒辦法做到」,這樣的說法是最安全且不傷和氣的,下次再遇同事凹你凹很大,記得謹記這些說話藝術,勇敢地說不吧! 【文章由1111人力銀行授權提供】
不畏疫情延燒,科技、製造業等帶動出口業績暢旺,人才需求也跟著增加,擁有10年工程師資歷的網友在PTT上分享他最近接獲的幾個職缺機會。讓他大嘆好難選! 文中提到:「原職的年薪約370萬元,掛資深工程師不用扛管理責任,同事們也都待的算久彼此熟悉好相處。而另一個錄取通知正是最近要大舉徵才的大M,面試過程中月薪有被砍,但年薪還是比原職略高,又是大公司所以很吸引我。周遭的朋友也說如果想進大公司現在年紀事絕佳時機,錯過這班車之後補票也未必上得去,而且小老闆說掛主管職但不用負責管理,這讓我吃下定心丸因為我了解自己不適合擔任管理職」。 「而另一個跟我招手的薪水超高,開出年薪600萬,我想很多人應該猜得到,就是人稱「菠菜」的博弈色彩公司,若進去我的職務是台灣區技術主管,說真的年薪超級誘人,但我碩士畢業後也在職場打滾了10年,覺得不能只看薪資還是要綜觀評估,畢竟這影響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相信看到這一定很多人跟PTT回文的網友一樣滿滿的羨慕這位選擇很多的工程師,但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提醒:選擇工作時除了薪資外,也要考量企業的整體福利,而最重要的是加入團隊後的發展性,因為當你已有10年資歷就算不換工作也是高薪一族了。 在轉換工作時一定不是輕率決定,倘若選擇知名企業,未來往海外發展的機會也會大增。而若選擇菠菜或許錢賺得很快,但能賺多久就看自己有多少能耐!加上疫情可能會為部分產業帶來不確定性,這些都值得思考。 最後也要提醒正努力找工作的求職者,工作一定是先求有,再來求穩定累積資歷,才有籌碼求好的工作,人人都想追求高的對價關係,既然是「對價」就別忘了要付出相對的努力。 黃若薇補充聯發科日前釋出要擴大徵才資訊,祭出高薪爭取人才,碩士畢業年薪上看200萬元,博士畢業上看250萬元,內部並鼓勵員工推薦優秀人才,推出價值超過5萬元的頂級人體工學辦公室神椅、Gogoro電動機車等獎勵。而招募重點職缺包含軟韌體開發、數位IC設計、類比IC設計、射頻IC設計、通訊演算法開發、多媒體演算法開發、系統應用等類別;涵蓋手機、平板、數位電視、無線網路、智慧物聯網等主要產品線。歡迎有興趣的求職者可上1111人力銀行獲取更多資訊。要擠進高年薪的科技業,有人認為「這一張」行情好,到哪家都吃香::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41128
工程師等於高薪加爆肝嗎?一名網友分享科技業的六大真相,首先並非每個工程師都可拿高薪,開不出百萬年薪的公司其實一堆。另外很多人認為工程師老在加班,其實也是誤解,不少工程師5點半準時下班。其實工程師百百種真的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原PO在批踢上發文表示許多人對科技業都有誤解,直到自己跨入科技業之後,才發現科技業的6大真相。其中最常聽到的誤解就是「工程師都在爆肝加班」、「台積電總在加班」,但其實都不是真的,不少台積電的工程師可是五點半一到就準時下班。 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對於準時下班這點,同行表示只要非產線基本上都是準時下班,並不像外界想像得必須要無限加班。而至於大家最愛討論的「高薪議題」,認為科技業都是「百萬年薪」,不少科技業的上班族表示,其實很多公司根本開不出年薪百萬的條件。 而普遍工程師能夠年薪百萬達標,大多是「得撐過一定年資」才有機會。畢竟每個人的職務內容、工作能力大不相同,有些人得熬個幾年才有年薪百萬,也有不少強者「隨便都300起跳」,看來科技業工程師百百種,無法一言以蔽之。 當不上百萬年薪工程師沒關係,上班族可以考慮兼職增加收入, 1111人力銀行也特闢防疫在家工作職缺機會以及兼職打工專區,協助求職者有效且快速地媒合各產業需求,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一同度過疫情難關。相關新聞請看產經新聞網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40487
科技業專業又高薪的形象讓人羨慕,每年總吸引大批理工系所畢業生前往應徵。想成為科技新貴一定要本科生?!那可不一定。有位非本科系網友,將自己成功進入IT產業的心得,分享在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暨工作甘苦談」,提供同樣擁有轉職念頭的求職者參考。 談及轉換跑道的原因,網友表示,之所以想踏入IT產業,主因是想做具有創造性、不易被取代,且有未來發展性的工作。歷經一番努力後,他也順利轉行,先後擔任資訊助理、網站網站維運管理人員2項職位。他以自身經驗出發,指出想擠進IT產業的窄門,雖9成需要本科系畢業,只要付出相應的努力,還是有可能實現轉職的目標。 在獲得這2份工作前,網友主要做了4項準備:一是尋找前端軟體、資料庫SQL指令課程學習;二是自行架設、製作網站;三是根據未來的職涯規劃,報名補習班學習程式;四是訓練口條、增加個人特質記憶點、不斷優化履歷,以及對於目標職缺進行調查與海投。 其中,針對學習資源部分,網友提供了2大管道:首先是學習平台資源,像是1111進修網、Hahow好學校、Udemy、HiSKIO跨領域學程式、各大院校的開放式課程及Youtube的影片等。另外如補習班巨匠、資策會、恆逸訓練中心等,也都有相關訓練課程。 此外,網友也提到,要先學習哪種程式語言,與個人未來的職涯規劃高度相關。若想做前端工程師,製作美觀、和使用者互動的網站,可學習HTML、CSS、JavaScript等;至於全包網站相關事宜的後端工程師,則可學習Java、PHP、C#、C++及資料庫相關知識等;還有APP工程師,Android系統宜學習Java、Kotlin,iOS系統則宜學習Objective-C、Swift;而近幾年相當熱門的AI工程師,應學習C++、Python、Java、R等,另須具有很強的微積分、離散數學等相關知識。 談到IT業,有鑑於近日疫情升溫,已有許多科技業已多方思考並行動分流上班及在家工作安排。1111人力銀行研發多年的「1HR人資管理系統」因應疫情推出「雲端打卡模組」, 除提供APP讓在家上班也可以遠端打卡,並可結合包含人臉辨識、指紋驗證等各種打卡方式,實現一機整合, 遠端管理的強大效能。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想進入搶破頭的科技產業,除了本身技能的精進之外,還可善用「面試經驗暨工作甘苦談」,藉由眾人經驗分享,協助面試者瞭解企業文化評價,並汲取相關應試經驗,亦可察覺與避開不知道的雷點或無心之失,獲悉有利於面試現場的種種訊息,提高錄取機會。面試經驗暨工作甘苦談https://www.1111.com.tw/159984/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擴大,即便自動化高的科技大廠,也繃緊神經,嚴陣以待,避免出現防疫破口。「護國神山」台積電,宣布禁止四類人員進入廠房,鴻海集團啟動四大措施,跨區上下班的員工,調整為在地廠區上班,其餘在桃園設有據點的廠商,也都調高防疫等級,準備打一場硬戰。 台積電宣布,員工與持有長期工作證廠商如於1月6日至1月19日期間,曾至部立桃園醫院就醫、看診、陪病及探病,或於該期間密切接觸上述人士,將停止其入廠權限。 全球最大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日月光投控,牽動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鏈,中壢廠自疫情爆發,已嚴格限制國外客戶和供應商來訪、人員健康追蹤管理、空運貨物若到中壢廠,一律對外箱進行酒精消毒後拆箱等。這次為因應桃園疫情,中壢廠則要求員工分流上班,以確保產線不中斷為主軸。 鴻海集團則啟動4大防疫升級措施,首先是規範居住在桃園市,有跨地區上下班的員工,調整為在地廠區上班;其他措施則包括各廠提高疫情等級,啟動網格化分流上班;各廠間環廠線接駁車暫停,跨廠區會議改以視訊為主;各廠公共區域(如茶水間、廁所等)提升消毒殺菌等級。 英業達桃園廠區已啟動出入分流、分區上班,生產線人員亦採分組輪班上線,同時部分行政人員桃園員工在家工作等方式因應。 仁寶則將先前要求「減少」員工跨區交流和訪客來訪的部分,升級為全面禁止,預計這波實施期先至3月初,之後再視情況調整。 宏達電自即日起,居住地在桃園的員工都須居家上班,並停止員工在桃園、新店廠區來往互動,所有會議改採線上舉行,停止兩地員工面談、開會。在新店的員工,各部門5成人力居家上班,視疫情決定何時結束。另外,員工或同住家屬若因本次疫情被匡列為隔離者,除須即時向公司回報外,可按隔離人數申請隔離慰助金每人2千元。 友達持續針對疫情進行即時監控,必要時將啟動廠區辦公隔離、居家遠距辦公等五大措施。 另一方面,以桃園為重要產業聚落的PCB廠,如臻鼎、健鼎及瀚宇博,也有全面禁訪、用餐限制等更嚴格的因應政策。 至於傳產龍頭台塑集團也升級管制措施,要求員工減少所有非必要國內外出差,出差者必須上公文,簽到最高的董事長層級才能放行,不少業者也已比照去年疫情最緊張時期提高「戰備狀態」。 食品龍頭統一說,去年起就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都未放鬆,並觀察疫情變化做微調,國內出差除非必須要去,否則都盡量用視訊來替代以減少群聚。 在金融業部分,兆豐銀行昨決議超前部署,啟動總行的分組異地辦公,分行方面函令各分行全面暫停部門聚餐、避免前往公共場合,並加強異地備援演練。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各產業有危機意識,才會陸續宣布居家上班、分流上班,即使遇到像上次廣達員工染疫情形,也會將影響與衝擊限縮在最小範圍。對傳產業來說,受影響較大的是,需要大量外籍移工的產業,因境外移動限制,較有缺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