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即戰場,商鬥與宮鬥、你輸即我贏……這是數千年以來世界商人的基本認知,但旭榮集團執董黃冠華以自身經驗告訴你:47年間,不靠上市就能打造年營收超過300億的紡織廠,贏的策略就是「讓別人贏」。 《商業周刊》5月出版黃冠華的著作《讓別人贏:在人生多重角色中,55個修煉與覺察的智慧》;他在書中很形象地以「撲克」與「麻將」來形容「讓別人贏」的思想。 撲克是誰拿到的牌大,誰就是贏家;但麻將不比誰大誰小,而要看你的左右搭子順不順,最後贏家是組合最好的那個人,「贏的關鍵,不是因為你最強大,而是你最和諧」,黃冠華劃重點。 「讓別人贏」用在企業接班上,黃冠華認為,企二代對於贏的定義不應該是權力交接,而是要讓父母和自己過得更好、家庭更和樂;就像他擅長組織制度、母親有執行力、父親擅長企業文化,三個人合在一起形成公司經營的鐵三角。 「讓別人贏」用在客戶上,黃冠華認為,贏的定義是更好的未來,因此讓人一時又何妨;就像在海外合作設廠拓點,我方飛過去的交通費就自己吸收,不必計較,久而久之,有人想在海外設廠就會找旭榮合作,大大減少我方海外設廠的時間與成本。 旭榮集團多的是優秀的資深員工,學習性組織、好的薪資待遇是關鍵。(旭榮集團官網) 「讓別人贏」用在員工身上,黃冠華認為,贏的定義就是讓員工從A到A+,讓員工能在一個學習性組織中成長壯大,有發展的機會;而且因為旭榮未上市,在員工薪資待遇的安排上,有更大彈性,也更容易留住人才。 黃冠華還以「紅綠燈」與「圓環」來形容旭榮的企業文化:「紅綠燈」要求的是績效,是從制度面去管理員工,但一味追求績效的結果,就是你也加速、我也加速,大家都理直氣壯,但一不小心,就發生對撞、發生死亡車禍。 但真正好的公司要像「圓環」,從文化面去教育員工,黃冠華指出,「圓環」的概念雖然是讓直行車先行,但在安全距離內,直行車也會視情況讓別人超車,重點在於培養默契,這種管理模式乍見好像速度(效率)變慢(差),但造成死亡車禍的機會,比紅綠燈低太多了。 職場、商場上,有人推崇「狼性」、推崇「甄嬛」,但黃冠華卻覺得,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讓別人贏不等於讓自己輸,現在社會則是太介意輸贏了,沒必要。
雖然仍在三級警戒期間,應屆畢業生早就忙著找工作。長久以來,大家迷信「高科技公司高薪、低科技(傳產)公司低薪」的觀念,但人力銀行最新公布的62個產業平均月薪卻顯示,只有4個產業平均月薪超過5萬元,除了大家認知的電子製造業、半導體業外,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以51061元平均月薪成為「黑馬」,還高於投資理財業。 根據104人力銀行發布的報告,在62個產業別中,有4個產業平均月薪超過5萬元,除了一般周知的電子製造業54640元、半導體業52288元之外,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因產業升級轉型、海外營收分潤或加碼外派津貼成為「黑馬」平均月薪51,061元;投資理財業因金融業獲利履創新高、投資理財興盛,平均月薪50849元。 對於紡織業平均月薪排第3,布廠「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一點也不意外、感覺很合理;他笑說,紡織業是一個很傳統行業,從亞當、夏娃那片遮羞的葉子開始,已經上千年了,然而不管生產、業務、品管,資深從業人員都是稀有財,人才的養成需要長期經驗累積,這些經驗是哈佛管理課學不到的。 旭榮集團全球布局 從職場的壽命看,黃冠華指出,食衣住行育樂行業,只要有人在,行業就在,手機、電子辭典、呼叫器、數位相機換代很快,很多產品及公司因此消失,很多員工因此失業;他打比方,50年後,手機可能沒人用了,但衣服,人還是要穿,所以有志從事紡織業的社會新鮮人不必擔心這個行業未來會消失。 要從事紡織業,需要具備那些本職學能?黃冠華表示,現在還存在的紡織公司早就全球布局,因此外語能力是最基本的;再來就是要有團隊協作的精神,紡織從業員不是程式工程師,不能只管自己的事;第三,要有高移動力,今天在東南亞,明天到美國,要有心理準備。 旭榮集團年營收破300億,在大陸、越南有針織品織造染整廠;在江蘇常州、台北設有紡織技術研究院與結合大數據、設計及研發的「D3 Lab」;在上海、昆山、常州、越南等地有業務據點;在大陸、柬埔寨、越南、賴索托、肯亞等地有自動化成衣廠;在美國有成衣行銷與設計辦公室。 面對紡織業跨科技、跨國的全球化業態,黃冠華一言以蔽之,紡織業員工要有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舉例說,工廠遠在非洲,索馬利亞海盜就是問題;石油價格,影響原料成本;各地天災,像這次的新冠疫情就會影響調度。 過去10多年裡全球發生的大罷工,黃冠華全遇到了,所以他認為,紡織業員工需要容錯力,心臟要夠強。 當然,由於市場、生產成本、原料的條件限制,台灣的紡織業即使不是夕陽產業,也是高度競爭性產業,去年在疫情的衝擊下,一些傳統大廠也撐不住了;像台元紡織、大東紡織、三洋紡織、台南紡織等都出現大規模裁員。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的女兒也從事紡織業;他表示,台灣紡織業雖然去年遇到寒冬,但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都有很強的競爭力,特別是長纖、針織產品;即使成衣類,也有聚陽這種擁有高度競爭力的公司,員工的待遇、年終分紅都很高,完全不輸高科技公司。 不過,紡織業要的是經驗,黃偉基指出,一般新人起薪只有3萬多,但如果能撐個5到8年,薪水就上去了,平均月薪6至7萬,甚至7至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