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客會買預售屋再轉手賣、立刻賺一筆價差,為防止預售屋市場炒作哄抬房價,影響不動產市場交易秩序,內政部於昨(9)日部務會報通過修正草案,將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 為遏止投資客揪團炒房、利用換約轉售哄抬獲利、利用不實實價登錄墊高交易價格等新型態炒作行為,內政部修正「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 修正重點包括限制換約轉售、禁止炒作行為、解約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 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外,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且銷售者不得同意或協助買賣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者將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嚴懲任何人有意圖影響交易價格、製造熱銷假象及壟斷轉售牟利等不動產炒作行為,違者將處罰100萬至500萬元;若造成民眾恐慌及市場交易不安等而損及公眾或他人情形者,可處3年以下徒刑或併科罰金100萬至5,000萬元。 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應於30日內辦理登錄申報,違者將按戶棟處罰3萬至15萬元,以避免虛假交易哄抬房價;增訂私法人取得住宅用房屋許可制,限制取得後於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建立不動產炒作銷售、買賣或成交資訊申報違規的檢舉及獎金制度,經查證屬實者可以實收罰鍰總金額一定比例作為檢舉獎金,並授權主管機關另訂辦法,以利執行。 內政部表示,發現建案多採分批限量銷售,投資客利用揪團簽約後再行「換約轉售」的手法,形成建案搶購完銷假象,造成想買屋的消費者恐慌,進而促使建案售價不斷調漲,這次修法限制預售屋換約,將能遏止假性買賣炒作,使市場回歸理性交易與合理交易價格。
不動產的問題牽涉到經濟發展、所得分配,政府雖陸續祭出打房政策,但熱錢湧入房市,房價仍持續飆漲。為健全房市,產官學合力催生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促進居住正義並打造公平交易環境。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賴宗裕主任指出,居住正義是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設在社科院底下的用意和優勢,除了傳統財務面向的不動產研究外,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也將用社會科學的角度,探討住居的社會意義和對社會的影響。 傳統的不動產研究,多把房屋當作是商品,聚焦在投資效益、房市預測等財務面的分析。但房屋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健全的房市能為社會帶來安定的力量。 政大地政系系友、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表示,信奉「地盡其利、地利共享」的精神,台灣曾經是對土地、不動產很有態度的國家,政策上很有立場,但經過幾十年的演變,跟市場化的過程,那些價值慢慢在流失。 今年7月1日房地合一新制上路,禁止紅單轉讓,但換約並未被限制,市場中不乏投機客遊走法律灰色地帶。 對此,內政部將研議修訂《平均地權條例》,禁止預售屋換約,買預售屋簽約前,本就該想清楚能否履約,無法履約就朝解約或違約的方式處理,目前違約金是總價15%,修訂法令會考慮將比例下調。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表示,建商或有投資需求的購屋者,可以簽預約單、本票或是其他類似具法律的文件即可,若預售物件無法履約,也不會有違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