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剛起,為了是否公布病例的地點,同是醫生出身的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就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槓上。2020年2月24日,柯文哲一句「我們現在都要順時鐘(時中),不要逆時鐘」,引爆兩人的「宿命之戰」,從此,「順時鐘」陳時中與「逆時鐘」就成為全台防疫正反意見的代名詞。 五月疫情再次爆發,諸如「快篩陽即確診」、「快篩陽即投藥」、「誰比較懂防疫」、「預測疫情誰比較準」等議題的爭議,阿中與柯P都是風暴的中心。 源大數據uMiner輿情分析平台分析4月1日至5月15日國內主要網路社群平台(網路新聞、Facebook、PTT等)發現,在防疫議題上,阿中與柯P真的是「常相左右」,只要有「陳時中」的地方就一定有「柯文哲」,有「柯文哲」的地方就一定有「陳時中」,兩者的關鍵性遠勝於其他朝野政治人物。 圖1:疫情期間最常與柯文哲市長及陳時中部長相提並論的政治人物(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源大數據營運總監林啟耀發現,在過去一個半月,陳時中與柯文哲一直針對不同的防疫議題爭鋒相對;比較最常與他們相提並論的政治人物就可以發現,柯陳確實都是彼此的第一名。 最常與柯文哲相提並論的政治人物依序是:陳時中部長、黃珊珊副市長、蘇貞昌院長、陳建仁前副總統、蔡英文總統;最常與陳時中部長相提並論的政治人物則依序是:柯文哲市長、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侯友宜市長、黃珊珊副市長。 雖然柯陳兩人將來的政治跑道並不相同,柯可能選2024總統,陳可能選2022台北市長,但就像林啟耀形容的,網民看兩人就像選手機,蘋果與三星最常被提及,兩個品牌就成為彼此最大的競爭者;同理,防疫策略與方法就像品牌競爭,最常被提及的品牌就成為彼此最大的競爭者。 阿中部長與柯P市長針對不同的防疫議題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源大數據在監測中發現,聲量最高的議題是「快篩陽性是否能視同確診」,其次是「柯文哲強調自己防疫比較懂」,以及「快篩陽性是否就應該給藥」。 圖2:疫情期間柯文哲市長與陳時中部長最常一起被提及的議題(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林啟耀分析,柯P在4月底首先提出「快篩陽即視同確診」,隨即遭到前副總統陳建仁反諷「不懂流行病學,回去好好讀書」,但指揮中心卻在5月5日拋出「三類人快篩陽即確診」的決定,由於相關事件相隔時間甚短,充滿戲劇性,讓網民印象特別深刻。 然而,柯P經常在防疫議題上主動出擊,固然會傷及阿中,但同時也傷到自己,影響自己的防疫表現。 源大數據比較了柯文哲與陳時中兩人在防疫議題上的正負面聲量後發現,兩人的負面聲量都比正面聲量高,P/N比(正負面聲量比)不相上下,陳時中比柯文哲市長的P/N值略高一些。由此可見,兩人在過去一個半月的交鋒,對於兩位政治人物而言,累積的都是負面討論較多。 圖3:疫情期間柯文哲市長與陳時中部長一起被提及的防疫議題中彼此正負面聲量(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註:P/N比就是正負面聲量的比值,正面聲量越高,比值越大,負面聲量越高,比值越接近0。 林啟耀分析,在疫情肆虐下,大家的心裡都有氣,對於朝野防疫表現都不滿意,柯P攻擊阿中,固然會增加阿中的負面聲量,但認同者並不會因此增加對柯P的正面評價;而支持阿中的網民反而會攻擊柯P,讓他的負面聲量增加。 就以快篩之亂為例,非綠營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一樣面臨中央配發快篩不足的問題,但他們的處理方式是想辦法自購但較少攻擊中央。 林啟耀分析,侯盧的低調作法固然無法吸引像柯P那樣多的網路聲量,但同樣也減少了負面聲量;在疫情肆虐的當下,中間選民固然會罵中央,但不一定就支持柯文哲,這也是為什麼幾次民調,侯盧的防疫成績反而比柯高的原因。 圖4:疫情期間柯文哲市長與陳時中部長在各項一起提及的議題中彼此正負面聲量(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註:P/N比就是正負面聲量的比值,正面聲量越高,比值越大,負面聲量越高,數值越接近0。 源大數據進一步分析柯陳兩人在各項議題的正負面聲量P/N比,發現兩人在各項議題的P/N比也是互有高低,但是差異不大;陳時中在快篩物資問題、柯市長強調自己比較懂防疫以及快篩陽就給藥的三項議題中,P/N值比柯文哲略高;而柯文哲則是在預測疫情(印度神童)、批評陳時中為了選舉把全台搞得大亂以及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這三項議題的P/N值比陳時中略高。 林啟耀指出,在預測疫情的議題上,柯文哲的P/N值達到0.9,這也反映,在防疫議題上,地方首長不必凡事與中央唱反調,如果能準確預測疫情並提出有效的防疫方法,反而能贏得更多正面聲量。 「畢竟市長不是立委,選民要的不是找問題,而是解決問題」,林啟耀說。
五一連假後,疫情大爆發,民進黨中央防疫失利、民怨暴增,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因而承受中央執政失利的壓力;特別是疫情相對南部嚴峻的北部三位市長(基隆林右昌、桃園鄭文燦、新竹林智堅),近期網路負面聲量暴增。 「恰巧林右昌、鄭文燦、林智堅今年都任期屆滿,如果中央防疫失利所產生的民怨延續到年底選舉,恐將衝擊民進黨在北部的地方首長選情,」這正是源大數據營運總監林啟耀選擇基桃竹三市首長作網路聲量測量的原因;他指出,雖然雙北疫情更嚴重,但網民批評柯文哲、侯友宜的聲音有些是針對地方、有些是針對中央,不像綠營執政市長只能概括承受。 圖1:快篩相關議題社群聲量趨勢(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根據源大數據uMiner輿情分析平台測量2月1日至5月10日國內主要網路社群平台(網路新聞、Facebook、PTT等)的內容後發現,隨著國內疫情越趨嚴峻,國人對於防疫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在5月的第一週,快篩試劑相關的社群討論度屢創高峰,其中最主要的討論點包括採購快篩廠商的爭議、快篩價格的爭議以及民眾購買快篩困難的問題。 林啟耀分析,由於藍綠在快篩進口代理商高登資格問題上攻防,這個議題因此成為上周網路討論熱點,其次才是買不到快篩和快篩太貴的討論。 圖2:民進黨北部執政縣市市長粉專正負面聲量變化(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註:P/N比就是正負面聲量的比值,正面聲量越高,比值越大,負面聲量越高,數值越接近0。 源大數據分析林右昌、鄭文燦、林智堅三人市長粉專的正負面聲量變化後發現,國人對於疫情以及快篩問題的不滿,反映在疫情嚴重的民進黨執政北部縣市;以鄭文燦、林智堅、林右昌的粉專總聲量來比較,在4、5月疫情惡化後,三人正面與負責聲量比(P/N比)已由2、3月的2.69劇降至1.28,反映出這三位市長的粉絲在討論內容上明顯負面內容變多。 林啟耀分析,由於是中央執政縣市,中央防疫失利必然給鄭文燦、林智堅、林右昌帶來壓力,雖然正負聲量不等於支持與否,但如果選民投票有政黨取向,加上三人都不再競選連任,不滿民進黨中央防疫的民意可能會影響年底基桃竹的選情。 圖3:基隆桃園新竹市長粉專正負面聲量變化(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如果分開比較三位市長粉專的正負面聲量變化(2、3月與4、5月),則可以發現三位市長的P/N比都明顯下降,其中,鄭文燦與林右昌粉專在4月與5月的負面聲量甚至比正面聲量還高,這可能因為基桃疫情比新竹市更嚴重。 林啟耀指出,雖然鄭及雙林都不再連任,但如果他們有更上一層樓的打算,在目前防疫大作戰中一定不能敗下陣來;因此,未來在防疫議題上,這三位綠營市長刻意跟中央唱反調,也在預料之中。 圖4:基隆桃園新竹市長粉專主要負面聲量議題(銘傳大學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源大數據提供) 源大數據進一步分析基桃竹市長粉專在這兩個月的負面聲量議題也後發現,疫情惡化、快篩難買及兒童沒疫苗可打,是他們三人負面聲量暴增的三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