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言副主席代表中國國民黨赴陸關懷在陸台人 開展「關懷聆聽」之行,挺綠媒體、綠營人士與支持者鋪天蓋地的抹紅譴責,一點也不意外。但是,中國國民黨此時組團參訪大陸,時機點到底對不對? 雖然中國國民黨一直強調,此次的參訪絕無外傳「訪問北京」、「會見大官」情事。我個人認為,時機剛剛好,如果能「訪問北京」、「會見大官」那更好。為何?裴洛西訪台後,中共連續幾日鎖台軍演,宣布與美三取消五暫停。據《中時新聞網》報導「三名消息人士透露,解放軍高層本周都不回美軍將領電話」。而兩岸關係從蔡英文總統宣布「兩岸互不隸屬」後,我方訊息對方「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久矣。此時想談,大概也沒管道。中國國民黨有機會在這個時機,至大陸關切台商台生,絕對是好事,但是對手一定罵到爆,因為你做的越好,他罵得越兇,抹的越用力。 軍演期間,執政黨對於「維護兩岸和平」、「維護國家利益」上有沒有積極作為呢?蔡總統參加美食展、臉書深夜發文、國防部變成衛服部(每天報數字)、部隊變成觀察員,用信號彈驅離無人機,甚至飛彈飛過上空還是日本先公布的,執政黨還做了圖解釋大氣層非領空(最後自行刪文),當然前線部隊為了「國家安全與利益」作為較為克制我個人是很感謝而且肯定的。但是身為三軍統帥,蔡總統的積極作為,我真的沒看到。 夏立言訪中後蔡英文的「令人失望」與蘇貞昌的「夜奔敵營」論調實在很可笑,既然令人失望對手又是敵營,應該馬上召回所有台商並驅逐台灣的大陸人啊,再把夏立言抓回來審判才對,怎麼只說說話呢?側翼開始以此攻擊中國國民黨的直轄市長與縣市長候選的行為更可笑。大陸與美三取消五暫停,我方訊息對方「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此時有個管道可以「有效溝通」不好好珍惜,反之將其抹紅、「賣台」、「中共同路人」,以後誰還願意為了「國家利益」而冒天下之大不諱? 栽贓中國國民黨與夏立言的同時,執政黨要不要先考慮一下,即日起停止「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未來地方政府停辦「雙城論壇」?要分手就徹底一點,不要扭扭捏捏。
國立台灣大學針對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的民主進步黨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案召開記者會後。認定林智堅抄襲余正煌碩士論文,正式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並發文與相關單位。其中,國立圖書館表示已收到台大發出公文,因灣大學認定林智堅論文抄襲,依程序,已將林智堅在國圖的紙本與電子檔碩論下架。林智堅陣營至今仍拒絕承認而林智堅本人則持續表示自己很無辜,是受害者。 根據各大民調,包括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都顯示,多數國人甚至多數桃園人認為林智堅應該退選,那到底林智堅會不會退選?民進黨會不會換將?小弟的判斷是不會。 幾個理由: 第一、換將等於自己承認論文是抄襲,事後的道歉該上綱到哪個層級與接任人選都會令黨中央相當頭痛。 第二、林智堅何許人也?柯總召愛將,小英男孩,半年前還可以搞「英人設市」,為林智堅的下一步推動「竹竹合併」。都可以為了林智堅設立直轄市,繼續相挺不過是理所當然。 第三、這點比較嚴重,如果換將,下一個不見得會更好。相信民進黨中央應該評估過,現在勝算最大的應該還是林智堅。從過去台灣人的投票表現來看,從最早的陳水扁說:「我就當選了,不然你要怎樣」,到近期的「反萊豬」、「公投綁大選」、「重啟核四」及「珍愛藻礁」四大公投,最後開票結果全以「四個不同意」全破四百萬勝出。民進黨早就擺明,我可以用勝選來顛倒黑白。 從四大公投來看,結果就是,吃萊豬是對的、現在的核能政策是對的、藻礁不重要,環保也不重要、公投要獨立辦理,多花錢也沒關係。為什麼?因為選票多,贏的一方就是對的。論文是否有抄襲,學術的歸學術,政治的歸政治,假設林智堅當選桃園市長,那就是從政治角度證明他的碩士論文都是原創的。那怕台灣大學撤銷了林智堅的碩士學歷,林智堅與民進黨都可以高喊,「選民還我清白」、「台大迫害我」。選舉嘛,對於執政黨來說,小菜一碟。什麼「你相信民進黨還是相信台大?」最後就曇花一現。現在痛恨林智堅抄襲,擔心林智堅案影響自己選情,高喊要換堅的綠營人士與支持者,最後還會在「抗中保台」的大旗下紛紛歸隊。畢竟跟「萬惡的阿共」比起來「論文抄襲」只是小事可以被原諒。 至於到今天還出來幫林智堅講話,還沒有分到位子(至少不是檯面上的位子)的王浩宇與焦糖哥哥,我真的很希望看到兩位出人頭地一的天。
根據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 2022/08/10新聞稿指出,夏立言副主席代表中國國民黨赴陸關懷在陸台人 開展「關懷聆聽」之行,特別強調,此行拜會地區集中在,台民眾在陸工作、生活、求學集中地(福建、浙江、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當日出發,解隔後開始拜會,廿七日返台,目的在協助台灣民眾解決困難,絕無外傳「訪問北京」、「會見大官」情事。在我看來,「訪問北京」、「會見大官」那又怎麼樣,這是民進黨與美國現在最想做的事。 當然引起綠的諷刺,例如綠委王定宇扣你一頂「背叛國家利益」(簡稱賣台)的帽子。部分中國國民黨的青年不太認同,針對這部分,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則回應,「出訪就是希望能了解包括台商這些創業就業的年輕朋友、到當地念書的學生所遭遇到的困難,希望能保持對話的空間,透過民間的力量協助他們。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議題就是這樣,無論什麼議題民進黨可以攻擊你,而黨內自有人會扯後腿。 簡單說,蔡英文總統八月三日表示,「台灣對建設性對話持開放態度」,明顯的希望兩岸還是要有對話空間。那為何此時,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出訪,爹不疼娘不愛呢?自己人還要反對呢?簡單說,關心藍軍選舉的人,擔心中國國民黨此舉會被抹紅,不利於選情,相反的,關心綠軍選舉的,就是要藉此抹紅中國國民黨。「綠能你不能」這種奇怪但是在台灣習以為常的論點又出現了。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八月四日受訪時就指出,本就應該對話,「但我們一對話就被打成中共同路人」,再次證明,能夠促成兩岸對話,或是提出兩岸對話論點的只可以是蔡英文總統本人,或是民主進步黨。總統與執政黨以外的人只要提出類似論調,你就是「中共同路人」。 兩岸對話的機制,本來就需要存在,尤其是軍演期間與軍演之後,為避免擦槍走火,能對談甚至見面,都是好的。無論今天訪問團是見了中央還是只是安撫關心台商台胞,都是積極的作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做好事還要偷偷摸摸?還要怕這個怕那個?如果中國國民黨因為害怕選舉被抹紅而畏首畏尾,置兩岸和平與赴陸工作求學的台胞不顧,那真的可以包一包收了。 反對訪問團赴陸的藍軍支持者的理由也很奇怪,美國想跟大陸談,大陸不接電話,蔡總統於軍演期間表示:「台灣對建設性對話持開放態度」,結果對岸根本不回應。此時中國國民黨可以派出訪問團,這種獨家生意還要以「怕被抹紅影響選情」為由來反對參訪反對中央。難道,你不去,就不會被抹紅嗎?中國國民黨與柯文哲,坐在家裡,什麼也不做,不戴帽子,額頭都會莫名其妙變紅。如果此時執政黨組訪問團,就是維護「台海安全、民眾利益」,這就是現在奇怪的政治氛圍,「綠能你不能」。至於你相不相信,我不清楚,反正我是信了。
2022年8月9日上午11點,國立台灣大學針對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的民主進步黨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案召開記者會。主秘王根樹、教務長丁詩同、社科院長蘇宏達(本次倫理審查委員會召集人)共同召開並說明,認定余正煌論文並無抄襲,反而是林智堅抄襲余正煌地的碩士論文,且情節嚴重,建議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並經教務處核定。下午林智堅馬上召開記者會表示自己很無辜,是受害者。 學位這種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台灣的選舉中成為了標配?前幾篇我曾以已故政治前輩許登宮為例,政治人物的能力,服務熱誠與學歷一點關係也沒有,許前立委非常誠實的在學歷一欄填上「國小畢業」,這並不影響他的當選與否,更不影響他的服務水平。曾幾何時,民眾越來越在意候選人的學歷高低,就如同台灣的電影現在不投資個幾億就不敢拿出來一樣。搞得有學歷的候選人很好,學歷低的候選人被逼著要去唸書。問政、服務、跑攤之餘還要唸書還要寫論文。有能力的就拚命唸,不想唸的就是想辦法用偷的,最後結果就是這樣。 林智堅的問題不是只是桃園問題,桃園選情的外溢效應牽涉全國選情,全國選情考驗著蔡英文對黨內的控制力。這時,林智堅面對要不要退選,民進黨要不要換將的問題。從現在看來,至少目前黨內打算全力「搶救智堅大兵」。而中國國民黨內除了少數如王鴻薇議員呼籲林智堅退選外,不少人揶揄著喊著「不要換、不要換」,好像不換林智堅,對中國國民黨的選情有加分的感覺。 其實正好相反,你中國國民黨喊不要換,我民主進步黨還真不換了,為何?換不換人不是當不當選桃園市長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力挺「自己人」的問題。如果這時候不挺林智堅了,第一、自己認錯了。第二、跟著大姊有飯吃能升官的規則將會被打破。這會對於蔡英文對黨內的威望、誠信與控制力會造成非常大的創傷,大過桃園市長落選。桃園市長可以落選,主席威信不能喪失,第一道防線是林智堅,第二道是陳明通,別說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都不會也不能被突破。 反觀過去中國國民黨籍的總統馬英九,超級不沾鍋,我好像還沒看過馬英九任內曾經力挺過那些人,所以現在的中國國民黨分崩離析。李前總統說得好,「水清則無魚」,小弟並不是要變相鼓勵貪汙腐敗與抄襲作假。而是在政治場域裡,要事事「靠智慧」,只是一昧的搞「自我感覺良好」的「良心政治」是無法做好政治工作的。至於,林智堅大喊委屈,我認真覺得,委屈的是民進黨與鄭運鵬。 至於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尤其是桃園市長選舉,這個執政力挺「被母校認證抄襲」的候選人與力挺「被母校認證抄襲」候選人的政黨會不會勝利,就看民眾的選擇了。順道一提,同時間開記者會的,現在是同日下午四點卅分,我終於看到吳釗燮了。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20日至萬華龍山寺參拜,受訪時遇上民眾抗議,警方迅速上前架離,雖然陳時中前部長與安倍晉三相同,都已卸下部長與首相身分,一位身為執政黨提名的候選人,一位巡迴幫黨內候選人站台,同為黨內的重要人物,很相似的場景,為何陳情人無法近陳時中身,而安倍晉三卻不幸遇刺?簡單說,就是動線與人員站位的安排。 「拜廟」這是每個政治人物必備的行程,因為廟宇為地方民間信仰中心,有很大的影響力,逢年過節信徒眾多人潮洶湧,更是政治人物喜愛的時間點。過去馬總統時代,只要過年都一定要拜廟發紅包,我就以過去某次比較特殊的經驗跟各位說明。 某次拜廟行程,之前有提到,因為該廟無「廟埕」,廟門口就是大街,當時剛好就是年貨大街,因此進廟參拜時無法淨空現場,讓信徒無處可去。因此馬前總統進廟參拜時,周圍是被維安人員外加一同參拜的政治人物團團圍住,有心人士難以近身,發紅包時,我們主辦單位在年貨大街圍起紅絨繩,想要拿紅包與總統拍照的民眾,就沿著紅絨繩圍起來的動線排隊,當然如果偏離動線的民眾,我們就會多看一眼。中間就是總統與縣長,想旁及背後全部貼近維安人員,前方則有其他的同仁近距離的保護主角。 陳時中雖然沒有維安人員隨身,但是受訪時,旁邊及後方擠滿了團隊幹部與議員參選人,前方全部都是記者,有心人士想「突入」一定很「突兀」,在場的人一定會發現,因此一有人陳抗,馬上就會被警方制止甚至架離。 從安倍晉三遇刺當天的畫面來看,前方是大馬路,維安人員與候選人都相當鬆散的站在安倍前首相的左右及左後右後方,自然會有空隙讓歹徒有機可乘。再加上前兩篇提到的致命問題,悲劇就發生了。現在台灣正值選舉熱期,「小雞們」都搶著要「母雞」來參加的拜票行程,我認為,因為「母雞」身邊通常沒有維安人員或是很少,因此「小雞們」就該適當的肩負起保護「母雞」的責任。如果蔣萬安當天遇到的不是嗆聲,而是更極端的行為,後果不堪設想。
距離第三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只剩一百卅幾天,各黨派中派系角力,地方上勢力傾軋,有的人想選選不了,有的人不想選被推上架,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驚滔駭浪,提名大致底定並漸漸接近尾聲。各黨各派的被提名人,尤其是直轄市長與縣市首長,各黨都說各黨自己的好,對手陣營當然會發起攻擊,這是在每次選舉都會發生的事,司空見慣。 這些爭議最早從中國國民黨提名張善政先生開始,從正式提名那天開始,對手排山倒海的負面攻擊全上了。從質疑「空降」開始,到現在還繼續炒作張善政與地方民代「不同台」的派系矛盾。同樣的民主進步黨提名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桃園市後,對手當然不會輕易放過,「論文抄襲」、「落跑市長」的質疑不斷,甚至出現「抄跑市長」的揶揄名詞。證明,雙方的提名人選,是對的。 同理可證,雖然黃珊珊副市長尚未提名,對手質疑他「行政不中立」,狂酸「濫用市府資源」;蔣萬安正式投入選戰後,被要求「驗DNA」、日媒稱「獨裁者子孫回巢」;陳時中獲民主進步黨提名參選台北市長後,被對手戴上「落跑指揮官」的帽子,過去疫情嚴重時「喝紅酒」、「唱歌」的負面新聞又被「舊事重提」。證明,三方的提名人選,都是對的。 中國國民黨正式提民柯智恩參選高雄市長後,對手側翼開始質疑「學術不倫」、「美國置產」,無論是「擁抱韓國瑜」或「切割韓國瑜」都不對,排山倒海的汙衊、騷擾詆毀就證明,「提名柯智恩參選高雄市長」這步棋,是對的。 戰國時代,廉頗與樂毅都是知名將領。長平之戰中,秦國用反間計讓趙王換掉廉頗,造成趙軍大敗,六國再也無實力與秦國抗衡。燕將樂毅接連攻下齊國70餘城,齊國田單施反間計放出謠言,使燕王以騎劫取代樂毅,齊國反攻,大破燕軍,挽救齊國於危亡。可見,主帥的重要,任用了錯誤的主帥,對手只會暗自開心,做夢都會笑。戰國時代如此,今日的選戰也是如此,只要對手發動攻擊,就證明,提名了「對的人」。 民進黨中執徵召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後,傳出「焦糖哥哥」陳嘉行將擔任「空戰指揮官」,消息一出,對手拍手叫好,藍營粉專一致表示支持,但據說綠營基層炸鍋。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甚至狠嗆,「空戰指揮個頭啦,先好好讀幾本書再說。」陳時中則「正式」否認陳嘉行將操盤網路團隊。這種安排讓對手叫好,自己人炸鍋,標準「親痛仇快」的策略,無論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規劃,都證明,這個人,「是錯的」。 選戰本就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人選的好壞難以從同溫層中得到最正確的訊息,反過頭來看看對手的反應,反而更能體現人選的對與錯。如果對手都安安靜靜,這人選「可能」有問題,如果對手拍手稱快,這人選「必定」有「很大的問題」,從另一種觀點來看政黨提名策略的正確性,跳脫同溫層的訊息綁架,倒是滿有意思的。
關於安倍前首相遭暗殺後導致死亡的外在原因,上篇(文章:安倍晉三被成功刺殺的致命原因)提到地點的選擇與槍響後的反應與中華民國特勤做比較,的本篇我就針對活動當天的警衛布置來講一下,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中華民國,刺客能不能得手。而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單一活動,例如「三峽祖師廟參拜」與「平溪天燈節」,另一種是連續活動,就是連續好幾個活動都在台北縣內,那就要提出建議路程規劃給特勤中心,讓中心先勘場並安排活動當天的交管。 活動當天,上篇提到行刺案發生地是個周圍完全沒有任何遮擋而且車水馬龍,給予了刺客相當大的空間,也提到特勤中心是不可能選擇這樣的地點。假設,活動主辦人願意改地點,先頭人員幾點到場?做那些事呢?從安倍前首相遭槍擊的畫面來看,人來人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交通指揮或是管制。如果在台灣,我的經驗是,我都是在活動前兩個小時就會到場,我到場時,中心的人早就到場了,負責活動會場附近的巡邏與每個點的人員站位與清場。以下以兩個活動做為案例跟大家說明。 清場不是把民眾都趕出去,而是會做些詢問、導引,並且會告知等等主角會到場,在哪裡有什麼活動,很貼心的還會鼓勵民眾一起參加。「三峽祖師廟參拜」,店家都還沒開張時我就到了,中心人員比我更早,因為人數多,不見得每個人都互相認識,還曾經有中心人員跟我說:等等主角會在某點發放紅包,還請我去排隊。我用狐疑的眼神看著他,他居然用日文問我:「您是日本人嗎?」(當時剛好有幾個日本團在現場)我跟他說我是主辦單位的代表,他就笑笑離開了。可見,我們的中心人員,不但專業,還很和善。中心人員跟日本旅遊團的領隊溝通後,日本遊客很開心的跑來排隊,跟總統握手。 「平溪天燈節」因為是既定行程,不少民眾在參加活動前,就知道有主角一起放天燈的橋段。當天為了不與民眾爭道,所以縣府人員(包括我)早上就到了十分,當我到場時,就已經看到中心安排的人員在十分遊客中心集合,並開始在附近巡邏,因為活動場地與周圍範圍甚大,因此當天的人員配置更多。畢竟「平溪天燈節」除了在國內知名度高外,在國外也享有盛名。遊客肯定更多,總統如果可以參加,對於國內與國外的宣傳效益必定極高,但是相對的危險性也是倍增,中心的壓力更大。因此,如我所見,參與維安的人員倍增,進場時間提早不少。 最後跟大家分享連續活動的花絮,如果一連幾個都是在縣內的活動,總統會邀請縣長與其同車,我就會拜託中心,讓縣府的公務車可以跟著縣長車,以免最後一台一定會被甩掉。兩次農曆年到部隊慰勉基層官兵的行程,對於中心而言,部隊的行程壓力相對低,比較單純。因此我認為,如果這次日本的特勤人員能早點到場「清場」、「交管」,多一點警覺,多一點熱情跟民眾互動,刺客能不能因此而在行兇前被逮,這我不清楚,但是安倍前首相搞不好還活得好好的。下一篇做個總結,從動線安排上看,比較兩國間活動安排的不同。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22年7月8日日本時間11:30左右,奈良縣奈良市演講中遭刺客暗殺,於同日17:03宣告不治,享壽67歲。上篇小弟以日本歷史上的「櫻田門外事變」違例,其中有個原因,就是主角太有自信,給了刺客空間可以成功刺殺對象。本篇我就來講一下,其他還有哪些「致命原因」導致安倍晉三被暗殺成功,順便以中華民國的特勤中心來比較一下,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中華民國,刺客能不能得手。 ◆地點,發生地是個周圍完全沒有任何遮擋而且車水馬龍的地點,給予了刺客相當大的空間,刺客絕對不可能是臨時犯案,一定跟隨安倍參加多次活動,發現這次的地點,簡直千載難逢,因為他也不準備逃跑直接從背後開槍,成功刺殺安倍。 如果發生在台灣,刺客能夠這麼輕易的刺殺我國的政治人物嗎?依照我的經驗根本不可能,國安單位在活動之前會到場會勘,如果是既定行程,兩週前就會開始會勘行程。如果是加進來的臨時行程,那怕是前一天,一早都會到場場勘。 依照這次安倍前首相的遇刺地點的地形,中華民國的特勤中心不會接受的,主辦單位可以給地點,但是經過中心場勘後否定的話,中心會跟主辦單位協調換地方,由中心先挑選二到三個(甚至更多)地點,讓主辦單位挑選,如果主辦單位堅持,中心就會建議總統「不要來了」,理由就是,為了這個地點,中心可能需要再多派20-30人把主角團團圍住,不但耗費人力,危險程度還是不小,民眾都看不到主角,沒有意義了。 ◆槍響後的反應,很多事情「沒有比較沒有傷害」,看到了安倍前首相被刺殺的影片,我發覺過去我曾配合的特勤中心長官們都是好手,場勘時曾跟我說,活動場域周圍的制高點都有人監視著,有什麼奇怪的人、物品,都會通知現場的同仁排除。以安倍事件為例,雖然沒看到刺客開槍的畫面(只看到白煙),但是我相信開槍前一定有動作,你說制高點的人馬上使用狙擊槍射殺刺客,我覺得不見得,但是附近的特勤人員將可疑人士撲倒那是肯定的。安倍遇刺的影片顯示,第一槍之後,所有人都往後看,很抱歉,沒有不敬之意,但是在我看來,簡直笑話,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在中華民國,特勤人員第一反應一定是把主角撲倒,因為他們曾經跟我說過,那怕第一槍已經擊中,但是至少第二槍不會再打到主角身上,因為特勤的第一任務是保護主角身體生命安全,而不是抓人。 因此,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台灣,應該這麼說,類似事件根本不會發生在台灣,因為在第一步地點的選擇上,就不會犯下這麼大的錯誤。日本電影《恐怖鄰人》中體現日本警方並不是很敏銳,普遍的呈現鬆散、大意及類恐龍的狀況。是否成為2022/7/8日奈良市安倍遇刺事件的主因?有關於其他的「致命關鍵」,容小弟再慢慢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