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除了你家、你的房間 飲食也需要斷捨離嗎? 每天吃下的食物 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營養所需 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對身體有益哦!⚠️ 👩🏻‍⚕️奉上 減法生活學 趕緊跟我一起飲食斷捨離👊🏻 減掉不必要負擔,選擇更少但更好的飲食,讓身體更快樂吧 ✓ 減法飲食生活第一步:遠離五大地雷食物⚠️ 油炸食品 高溫破壞食物營養,油炸讓食物轉變成高熱量 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風險 加工肉品 臘肉、火腿、香腸等加工肉品,在醃製、發酵、煙燻、加強風味或增加保存期限的加工過程,會使致癌的化學物質增加 吃多了容易對腸胃造成負擔,不僅影響身體代謝循環,還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醃漬物 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2400mg(=6g的鹽🧂) 鹹菜、泡菜、蜜餞、罐裝豆腐乳等,這些高鈉量食物都很容易超標... 太常吃不只會增加高血壓風險,還可能導致腎臟負擔 碳酸飲料 汽水、可樂裡面都含磷酸、碳酸,易妨礙鈣吸收、增加鈣流失的可能 加上含糖飲料高糖高熱量、卻沒有營養,也是營養飲食上不建議的! 燒烤 肉類經過高溫燒烤容易產生變化,釋放出致癌物質 對身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建議偶一為之,適時適量 避開不健康飲食雷區,還要補充你最缺的營養,才能達到真正的營養均衡 ✓ 減法飲食生活第二步: 選擇四大營養食物❤️ 鈣 是國人攝取狀況最不足的營養... 強烈建議大家每天都要吃夠2份乳製品🥛🥛 像是鮮奶、優酪乳、優格、起司中,都有豐富的鈣質 有乳糖不耐症者,可以改喝優酪乳,因為優酪乳裡的乳糖已轉為乳酸,反而可以減輕消化道的負擔 膳食纖維 多吃天然蔬果+未精緻穀物 膳食纖維可以改善腸環境,減少便秘並加速身體中廢物的代謝 天然好菌 腸胃好、消化好、身體的循環代謝自然好,身體負擔也能隨之減輕 想要補充好菌,優酪乳是非常好的選擇👍🏻 天天一瓶優酪乳,能幫助改善消化道機能、啟動好的代謝循環,同時還能補充每日所需的鈣質、優質蛋白質,是不是很方便 挑選優酪乳時,記得選擇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喝起來更安心! 維生素D 現代人放假就窩在沙發上當顆馬鈴薯😅 建議多出門走走,補充身體最不足的維生素☀️ 每天適量日曬(5~15分鐘)有助維生素D合成、強健骨質💪🏻 地雷食物熱量常常會超出人體所需,或是沒有提供應該補充的營養素,建議還是要適可而止 不是說不能吃,而是要先懂得均衡飲食,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再來適量享用 減輕地雷食物帶給身體的負擔,也能使身體更快樂😉
吃素只能吃菜嗎?臨床上遇到越來越多海鮮素或養生素👍🏻其實素食主義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加專業🥬不一定都不能吃肉 其實我覺得 反而是一種對自我健康負責的態度👍🏻 除了純素食以外 還有很多素食種類的!我們一起來了解👩🏻‍⚕️❤️ 👩🏻‍⚕️奉上 吃素 八大分類 你是哪一種? 純素 (Vegan) 不吃任何肉類 不吃蛋、奶、五辛等 更嚴格的素食朋友 連生活上都會禁止自己使用動物製品 像是皮革等 蛋奶素 (Vegetarian) 蛋奶素是目前較普遍的素食種類 雖然不吃肉類、海鮮等相關製品 但會吃蛋類及乳製品🥚🥛 可以更細分蛋素食者或奶素食者 海鮮素 (Pescatarian) 平常會以素食為主 雖然不吃陸地動物 但會適時吃魚或海鮮🐟🦞 海鮮素某種程度有點像地中海飲食(多吃魚少吃肉+蔬菜)對身體的好處跟地中海飲食相當類似。 但有痛風患者 因海鮮大多屬於高普林的食物 並不適合。 五辛素 (Buddhist Vegetarian) 不吃任何肉類 但可吃五辛 五辛包括:蔥、蒜、韭、薤、興渠 彈性素食 (Flexitarian) 大部分以吃素為主 少吃肉類 但不強制 較隨緣 生機素食 (Raw Vegan) 不吃肉類、蛋、奶、加工製品 以及食材不經高溫處理(攝氏41度以上) 讓食材保留原本營養👍🏻 養生素食 (Macrobiotic) 以穀類和豆類為主、不吃加工製品 某些人偶爾會食用魚類和海鮮 每周一素 (Green Monday) 遇到星期一就會改吃素 響應Green Monday💚 這樣有更瞭解了嗎? 其實 想讓身體更健康 可以執行每周一素或彈性素食也不錯! 你若問營養師支不支持素食主義 其實對健康真正有幫助的飲食 我都支持! 多一點蔬果、少一點肉類甚至加工食品 對健康都有好處。 想踏入吃素的飲食 建議一步一步做起 👉🏻將大部分的蛋白質來源由紅肉替換成豆製品或白肉海鮮 👉🏻每周規劃一兩天執行無肉菜單並堅持原型食材。 👉🏻去了解每種食物會帶給身體的好與壞 ⚠️如果你少吃了肉、卻多吃了更多加工食品,那麼吃素的健康好處還是得不到⋯ 畢竟蔬食含豐富膳食纖維,容易產生飽足感、控制食量、保持體重、維持健康👩🏻‍⚕️❤️ 下次再來跟大家分享更多素食相關知識😉
常常說懷孕是一吃兩補🤱🏻但不是吃越多越營養啊!🙅🏻‍♀️ 孕媽咪到底怎麼吃才能養胎不養肉呢?(生兩胎了 走在路上只要不帶孩子都被以為是單身小賊~說了還真不好意思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營養師媽咪分享給你~養胎不養肉這樣吃👩🏻‍⚕️❤️ ✔️高纖蔬果→多多益善: 每天最少2碗蔬菜、2個拳頭水果 ⭕️推薦:綠色菜、茄子、黃椒、紅蘿蔔、香菇、拳頭水果 ✔️澱粉、蛋白質→剛剛好就好: 全穀雜糧類,約3碗/日 ⭕️推薦:豆魚蛋肉,約兩個手掌大小/日 ✔️每餐不吃過飽 8分飽就好: 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多吃、可少量多餐 ✔️點心、飲料 少糖多天然: 豆漿、鮮奶取代含糖飲料,水果取代精緻甜點 ⭕️推薦:豆漿牛奶🥛、水果 ❌避免:珍珠奶茶、蛋糕🍰、甜甜圈🍩 ✔️加工食品OUT‼️: 多吃天然食物、少加工品 ❌避免:丸子🍡、熱狗🌭️、培根🥓、火腿 ✔️少吃重口味、重調味、勾芡食物: 避免高鈉造成水腫、妊娠高血壓 ❌避免:麻辣鍋、紅燒料理、醬油、鹹酥雞或炸雞炸物 ✔️避免反式脂肪: ❌避免:少碰奶精、乳瑪琳、酥皮類點心、奶精、奶油、蛋撻、菠蘿麵包 ✔️少高油脂、享用食材原味: ⭕️推薦:清蒸、川燙、烤 ❌避免:油炸、油煎 孕媽咪的飲食方式真的重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 才能和寶寶擁有健康的身體💪🏻
連假吃個鹹酥雞 要快走多久才能消耗掉?不要說女生化妝前後嚇人了🙄鹽酥雞炸前炸後的熱量在營養師眼中大概比素顏還可怕😱 油炸前後熱量最高可以差5倍⚠️ 但我們今天不是要探討這個 而是 這個熱量要怎麼透過運動 把它消耗掉? 👩🏻‍⚕️奉上 鹹酥雞 熱量圖鑑�趕緊看看吃完你的菜 要「快走」多久才消化? 雞排 630kcal→🚶🏻‍♀️115min 百頁豆腐 540kcal→🚶🏻‍♀️98min 鹹酥雞 525kcal→🚶🏻‍♀️96min 甜不辣 350kcal→🚶🏻‍♀️64min 米血糕 345kcal→🚶🏻‍♀️63min 糯米腸 325kcal→🚶🏻‍♀️59min 銀絲卷 320kcal→🚶🏻‍♀️58min 雞三節翅 320kcal→🚶🏻‍♀️58min 杏鮑菇 175kcal→🚶🏻‍♀️32min 四季豆 130kcal→🚶🏻‍♀️24min 玉米筍 130kcal→🚶🏻‍♀️24min 青椒 120kcal→🚶🏻‍♀️22min 雖然都是同樣一份食材 但會因為料理方式不同導致熱量差異 ⚠️加上鹽酥雞食材很多外層再裹了一層粉、又沾滿了油+整個拿去油炸 所以熱量才會層層往上堆疊(食物熱量可以多至2-5倍) 很多人會問: 點蔬菜類會比較健康嗎? 其實蔬菜就是陷阱之一 因為含水量高的關係 在炸的過程中油脂反而容易取代食材的水分位置⚠️ 讓原本只有20幾卡的蔬菜瞬間吸油熱量暴增多倍! 👩🏻‍⚕️建議 ✔️一樣的食材能利用蒸、煮、滷、烤的烹調方式 就盡量少油炸 ✔️可以選有脫油處理的店家 來把多餘油脂甩出去(能甩多少是多少😅 ✔️除了建議「去皮」吃之外 吃之前也可以準備吸油廚紙(廚房紙巾)按壓一下 會按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油量唷! ✔️ 不另外加調味料 以免徒增鈉含量 很多人可能因此隔天水腫 長期下來對腎臟亦是負擔 ✔️建議不加九層塔 因為真的非常吸油 或不要食用。 ✔️不要使用回鍋油(盡量觀察一下店家的用油 避免選已經炸到很黑的油鍋及油品質 也要注意油鍋冒煙狀況、黏稠度 ✔️ 若吃到的食物有油耗味,就表示油炸過久了 吃完炸物後 嘴巴就要稍微管制一下了👄 多補充蔬菜水果、到戶外走走 讓健康稍微平均一下😉
內個👉🏻👈🏻吃完中式早餐 中午繼續大嗑便當嗎?逛早餐的熱量 騎單車要多久才能消耗呢? 我當然只是給大家一個「吃的感覺跟概念」要吃就要動😉 因為太多人會覺得 一整天怎麼沒吃什麼也胖了⋯ 其實很多看似健康 但暗藏的熱量危機...比方說澱粉量高的大飯糰跟油炸的油條⚠️可能對於血糖及體脂的控制比較不利 在吃的時候就要注意頻率跟份量 甚至在點餐時 就要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三思⋯ 👩🏻‍⚕️奉上 中式早餐 熱量圖鑑 吃完中式早餐的熱量 相當於騎單車多久才能消耗? 飯糰 /185g 熱量:616kcal→🚴‍♀️154min 燒餅夾油條 /一份 熱量:554kcal→🚴‍♀️139min 蔥抓餅 /53g 熱量:480kcal→🚴‍♀️120min 小籠包 /8顆 熱量:440kcal→🚴‍♀️110min 炒麵 /一份410g 熱量:415kcal→🚴‍♀️104min 蘿蔔糕 /一份115g 熱量:357kcal→🚴‍♀️89min 鍋貼 /5顆135g 熱量:350kcal→🚴‍♀️88min 油條 /一根54g 熱量:298kcal→🚴‍♀️75min 韭菜盒子/ 一個138g 熱量:295kcal→🚴‍♀️74min 原味蛋餅 /一份115g 熱量:265kcal→🚴‍♀️66min 燒餅 /一片80g 熱量:256kcal→🚴‍♀️64min 饅頭 /一顆約100g 熱量:246kcal→🚴‍♀️62min 水煎包 一顆116g 熱量:193kcal→🚴‍♀️48min 鹹豆漿 /一碗500ml 熱量:185kcal→🚴‍♀️46min 荷包蛋 /一顆50g 熱量:96kcal→🚴‍♀️24min 飯糰大部分是糯米製作 難消化的支鏈澱粉比較多 腸胃道功能比較不好的人就會比較容易脹氣、腸絞痛⋯要多注意細嚼慢嚥或少吃一些 鐵板麵、燒餅油條油脂含量高 有高血脂、脂肪肝、或正在減脂的朋友要謹慎攝取⚠️ 飲料建議點無糖就好 也可以選擇鹹豆漿 鹹豆漿是用無糖豆漿加醋製作的 比較要注意就是菜脯不要放太多 鈉太高容易造成負擔 享用完畢可以去戶外走走 在家踩個飛輪也不錯🙆🏻‍♀️ 你都點什麼呢?歡迎跟我分享😉
蛋價飆漲、缺蛋荒 吃不到蛋怎麼辦? 別擔心 吃這些一樣能補蛋白質! 你知道嗎?我們身上的皮膚、指甲、毛髮等 都需要蛋白質的營養才能構成💪🏻 👉🏻而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大約為每公斤體重X0.8克的蛋白質 (以一個50公斤的人為例 每天至少要吃到約40g的蛋白質) 👉🏻一個手掌大小的分量 就約有3~5份蛋白質 蛋白質含量為21~35克 每日則建議攝取3~8份蛋白質 至於雞蛋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而 一顆雞蛋=一份蛋白質=提供7克蛋白質 但是!全台陷入蛋荒危機!農委會也表示 每天居然缺150萬顆雞蛋...⚠️ 蛋價飆漲 吃不到蛋怎麼辦? 👩🏻‍⚕️奉上 蛋白質 攝取來源 這時吃這些補蛋白質就對了! 一顆蛋的蛋白質🥚 =2格傳統豆腐 =半盒嫩豆腐 =1/3塊黑豆干 =1又1/3片小方豆乾 =1杯豆漿(約190c.c) =5湯匙吻仔魚 =3湯匙蚵仔 =4尾劍蝦 =39g納豆 =1/3掌心大小魚肉、肉類 有沒有發現 除了蛋以外 還是有很多食物富含蛋白質 而且不止吃肉 其實植物性蛋白質的脂肪、膽固醇更低! 也建議蛋素食朋友 缺蛋期間可以多交替食用各種植物性蛋白質 譬如豌豆搭配毛豆、或黃豆搭配藜麥 讓胺基酸種類更完整👍🏻 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 優先順序也很重要 建議:以豆製品為優先選擇 再來是魚肉、海鮮 然後是蛋 最後才是肉類 ⚠️當蛋白質攝取不夠 就容易出現肌少症、傷口易感染、疲倦無力甚至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等症狀😔 希望大家能更好的運用食物代換😉 做到真正的均衡營養👩🏻‍⚕️❤️
減害議題興起!最新民意調查,有高達7成民眾重視二手煙害問題,紙菸吸菸者面臨的健康風險主要來自燃燒時煙霧含有許多有毒物質,為無法戒菸的人提供降低風險的替代品,是減少菸草危害概念存在的理由。這項最新民調顯示,逾7成民眾支持能減少污染與危害的「非燃燒式」菸草產品。 紐西蘭、美國、法國等國家將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 THR)視為公共衛生策略,旨在提供更安全的產品、物質形式以降低抽紙菸引起的健康風險。國內民眾對於非燃燒式菸品減害的議題是否有相似看法,由趨勢民意調查公司負責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 根據國健署官網上發布的資料顯示,燃燒紙菸的煙霧含有7000多種有害或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及93種致癌物質,會引發肺癌及心血管疾病。民調顯示,超過6成的受訪者支持「吸菸者有選擇能減少健康危害菸草的機會」。非燃燒式菸草與紙菸煙霧相比,減少對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的接觸。 被問及支不支持非燃燒菸草製品(加熱菸)成為紙菸的替代菸品,支持的民眾佔60.4%、不支持佔28.3%,未明確表達意見的有11.3%。也就是說,60.4%受訪民眾支持「吸菸者有選擇能減少健康危害菸草的機會」。 菸草減害概念除了針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對環境的影響也至關重要。紙菸濾嘴以醋酸纖維素的塑膠製成,是一種易於製造但不易降解的材料。據估計,每年有4.5萬億個煙蒂被隨手丟棄,成為最常見的海洋垃圾之一。 被問及「台灣政府是否該用法規鼓勵各產業研發能減少污染與危害的產品」,非常支持民眾佔39.3%、還算支持佔36.3%、不太支持佔6.6%、非常不支持則有10.3%,未表達明確意見有7.5%。也就是說,超過7成5受訪民眾支持政府用法規鼓勵各產業研發能減少污染與危害的產品,特別是住在宜花東的受訪者。 本次調查於2022年3月5日至3月6日,針對居住在台灣20個縣市且年滿20歲的民眾以電話訪問進行「菸品議題」相關的抽樣調查。抽樣方式以住宅電話為母體清冊,以分層比例加尾數兩位數隨機抽樣進行調查,有效樣本1070人。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約正負3.0百分點之內。該調查設計依照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針對戶籍地、性別、年齡採用多重反覆加權(Raking)。
國際知名的菲律賓心臟內科醫師拉斐爾.卡斯蒂略(Rafael Castillo),經常鼓勵心臟病患者戒掉紙菸,通常只有3成會戒掉;對於多數不肯戒紙菸的患者,拉斐爾甚至建議他們去看別的醫生。新冠肺炎疫情改變拉斐爾的態度,因為吸紙菸和新冠肺炎嚴重程度有高度相關,拉斐爾思考:如果不放棄這些不肯戒紙菸的病患,這些病死患者會不會還活著? 拉斐爾是菲律賓復臨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內科教授、馬尼拉醫生醫院名譽院長、歐洲心臟病學會與國際高血壓學會理事。自從拉斐爾開始執業和看診以來,抽紙菸的心臟病患者對拉斐爾來說,一直是個難題。 很多醫生像拉斐爾一樣,不斷的鼓勵、說服甚至威脅,想要讓這些患者戒掉紙菸,但是通常只有3成抽紙菸的心臟病患者會戒掉紙菸。對於多數不肯戒紙菸的心臟病患者,拉斐爾感到生氣;而且如果這些患者在6個月內無法戒掉紙菸,拉斐爾會建議他們去看另一位醫生。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之前,堅持要病患戒掉紙菸一直是拉斐爾的原則,但現在拉斐爾意識到,這樣做可能對於堅持吸紙菸的頑固患者太苛刻。新冠肺炎的疫情,改變了拉斐爾的態度。 美國醫學病毒學期刊最近研究報告指出,吸紙菸和新冠肺炎症狀嚴重程度是高度相關。拉斐爾聽到那些因為不願戒掉紙菸而被他「開除」的前患者,因為嚴重的新冠肺炎住院或病逝,讓他很痛苦。這讓拉斐爾思考:如果不放棄這些不肯戒紙菸的病患,這些死去的患者會不會還活著? 從去年開始,拉斐爾下定決心要加倍努力讓患者戒菸。因為如果這些患者繼續吸紙菸,就會面臨更嚴重的新冠肺炎威脅,在拉斐爾努力下,讓患者戒掉紙菸的成功率提高到50%左右。 有一次,患者向拉斐爾介紹加熱式菸草產品(加熱菸),拉斐爾開始研讀已經發表的相關研究數據。拉斐爾在一篇專欄指出:「與傳統吸紙菸相比,加熱菸使用者會接觸到的有害化學物質的量,最多可以減少95%。加熱菸的危害低於傳統紙菸,但仍然比完全不吸菸的危害要高。」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表示: 「現有證據顯示,與紙菸相比,這些產品 (加熱菸)中的有害及可能有害化學物質可能較低。」由於加熱菸的危害較紙菸低的關係,拉斐爾現在允許他的吸紙菸患者轉用這種替代方案,但也始終提醒他們完全戒菸是最終目標。 儘管目前還不知道從抽紙菸轉用加熱菸的長期影響,但拉斐爾認為加熱菸至少可以降低吸傳統紙菸的危害 : 「像加熱菸這樣危害較小的紙菸替代品似乎是一個務實的中間立場。我以前的態度是放棄堅持要吸紙菸的患者,讓他們遭受他們自己所選擇的不健康狀態。但在過去十四個月中,我們因為新冠肺炎而失去了吸紙菸的患者,所以我的態度改變了。」 拉斐爾說:「如果他們真的無法戒掉紙菸菸,1600萬名菲律賓抽紙菸的人的生活,可能取決於我們為他們提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