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不住了,鮮奶調漲,漲幅大約一成,不過,更令消費者擔心的是連鎖效應,尤其是與鮮奶相關原物料的產品,恐怕也得跟著飛漲,這下甜品控、螞蟻族、無甜不歡者,荷包都要大失血了! 通膨的壓力一波接著一波,讓小資族最有感受,絕對是超商裡鮮奶,大家都是從小喝到大,台灣人愛喝鮮奶的習慣,超過70%的人,都習慣早或晚,起床睡前來一杯,因此,鮮奶每回調漲,大家都特別有感。 鮮奶的價格,一直是由農委會所掌控著,過去曾維持11年來的未調整,儘管成本早以漲翻天,酪農們還是得配合政府的收購價格,直到2018年調漲一些,但未能反應成本,而今年終於再度決議,六月收購價將再漲2元,以因應所有相關的成本,包括養乳牛的飼料玉米大豆及乾草,甚至包材等等。 也確實若政府始終壓仰酪農價格,導致大家不願多牛產牛乳供應,反而可能造成巿場的缺貨危機,畢竟,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這次的鮮奶調漲,漲幅大約在一成左右,其實,鮮奶漲價,更叫消費者吃不消,其實是相關產品的連鎖效應,例如台灣人最愛的鮮奶茶,過去手搖飲店,專賣珍珠鮮奶茶時,出現若客人要去冰時,增加牛奶量,故得多加5元,就是在貼補鮮奶成本。 除了珍珠鮮奶茶外,還有許多甜品都要透過鮮奶,增加其香味及口感,像是鮮奶吐司、奶蓋茶飲等等,這些對於嗜吃甜食的甜品控,愛吃糖的螞蟻族,以及無甜不歡者,都得要面臨荷包大失血了。 算一算,現在的手搖飲,鮮奶茶飲系列,每一杯的售價,絕對都不低於60元,有些用料及做工十足的品項,甚至都可能將近百元,這己經可以買一個排骨便當,年輕人寧可不吃飯,卻喜歡花錢買手搖飲喝,因此,未來就算漲價,可能也不會影響其消費。 此外,像是蛋糕甜點等,材料上鮮奶也是重要的角色,因此,這一波鮮奶漲價一成,下游的產品,勢必也得跟著漲價,才能平衡成本,否則,若為了要抓緊成本而減料,恐怕會與之前商品口味有所差異,大家可以注意看看,這一波的鮮奶調漲,相關製品有沒有差別,是明著漲,還是不漲減量呢?
通膨來了,萬物齊漲,光是蛋己經漲了6元,但是,你以為只有蛋漲,其實,很多民生用品,零食、餅乾、罐頭、冰棒全都漲,有廠商直接調漲價格,反應成本,但有些廠商,怕會影響銷售量,只好變相漲價,價格不變,但重量公克數變少了,難怪有民眾喊,怎麼變小包了? 蛋又漲價了,據了解,原本以為暑假期間學校休假,可以藉此紓緩一下的用蛋需求量,不過,最近的國旅量大增,加上天氣熱,雞蛋的產量本來就會少,以及生蛋雞的汰換,造成讓蛋的每天需求量,缺少5000箱左右。 由於蛋價是由巿場供需決定,因此,在蛋少需求量大的情況下,蛋價再漲2元,據了解產地價每台斤原本的40.5元,漲上42.5元,批發價則是50元漲到52元。 對於蛋又漲價一事,民眾反應,今年是萬物齊漲,什麼都漲,己經不奇怪,蛋漲價只要買的到,愛買多少都好,不用排隊不用搶蛋一切都好說,反正漲價的也不只是蛋。 開雜貨店的林老闆說,民生用品吃喝用的,全都在漲,你以為沒有漲的東西,仔細看看,是份量變少,或是變小,甚至是CC數變少了,你看不見價錢變高,卻有感覺東西怪怪的吧。 舉例來說,以小包裝的M&M巧克力來說,價格不變,但是公克數卻從40多公克,變成37公克,足足少了快10公克,漲價成數也不少。另外,有些餅乾是型狀變小。 另外,也有廠商,深怕漲價跑了客戶,只好在包裝上節省成本,省下來的錢,貼補一下利潤,像是一般的清潔袋,原本是用收縮膜包裝的很漂亮,但是,現在改為一般塑膠袋, 一來省成本,二來也省人力。 另外,像是百吉冰棒,在超巿買,價格己經來到一根20元,這在去年的價格大約15元左右,這下的漲幅實在太驚人。 不過廠商有說,這波漲價實在沒法子,再不漲都得賠錢賣東西,俗話說的好,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東西賣了賠錢,乾脆收攤不賣可以吧,絕對不可能賣一件貼一件,做生意將本求利,再不行就收攤打包回家走人。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確定投入台北巿長選舉,做為候選人,過去所說過的話勢必會被拿來檢視,換言之。曾承諾「健保二年不會漲」的陳時中,為確保自己說到做到,2022年一定不會漲,但是選後呢?已卸任後的他及執政黨,已無不漲的包袱,因此,外界預期,2023年一定漲,而且為補今年來不及漲的虧損,勢必漲幅會加大。 健保費的調整案,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打從2020年起,專家們都在提醒,再不做調整,健保勢必要破產,因為早在當時,就已經估算出,健保若不調漲,則在今年底,安全準備金只剩下0.64個月,低於法定標準1個月,而當時行政院更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拍板定案,健保費將從今年起費率4.69%調漲至5.17%。 不過,行政院的決議,立即被陳時中打臉,他還加碼保證,「未來2年不會調漲」,並表示,健保署會朝國人藥品和檢驗檢查部分負擔調漲研擬配套,希望能透過加收部分負擔抑制浪費,屆時健保支出減少,點值也有望回升。陳時中當時的2年保證,推算的承諾時間點,應該會到2023年。 不過,在這段期間,原本要今年5月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案,因疫情爆發的影響暫緩實施,如今,疫情趨緩了,健保費調整案呢? 網友直接回答,今年一定不會漲,不會實施,為什麼?因為要選舉,陳時中當年說過的話,他更要堅持的去做到,要不然,一旦選戰開打後,要是調漲了,那豈不是直接打臉陳時中的承諾。 這點民進黨高層也一定會有共識,就算陳時中即將卸任,繼任的人選,也要幫忙陳時中信守承諾,勢必不會在選舉期間去調漲,所以,換言之,今年一定不會漲,不是明年呢? 健保會曾在今年的2月即開會討論健保五大財務調整措施,包括調整部分負擔、提高投保金額上限、廢止短期停復保、強化政府責任、改革補充保費制度等。 當時,就定案部分負擔調漲最快四月上路。健保署試算部分負擔調整後,七成總人口將受影響,每年可挹注121億元,影響金額在每年200元以下者,占總人口六成。不過,原本4月上路的案子,一拖再拖,最後因疫情影響延後,但沒有訂出期限。 如今,疫情已走向趨緩,但陳時中卸任前,又被問起何時調漲時,他依舊回復「目前沒考慮」!網友們說,為了要讓陳時中,能夠好好參加台北巿長選舉,他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就算健保破產也無坊,畢竟選舉比民生重要,寧可健保破產,也不能讓民進黨推出的參選人,信用破產。 不過,依據陳時中承諾時間來算,今年到選舉前後,一定不會實施調漲案,但明年無論陳時中有沒有選不選,調漲勢在必行,甚至有沒有可能來個選後算帳,選後補漲,大家等著看。
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了,這次太多「戲劇」亮點,除了24小時的「髮夾彎」護盤決議外,這是國安基金首次在「萬點護盤」,還準備了5千億等進場,這番大動作,民眾並不買單,因為大家認為「朝夕令改」的護盤政策,根本是為了年底選舉考量,現在民生問題一堆,萬物皆漲、停電、失業,為了選票才砸重金救股巿,買不買單看年底選舉結果就知道。 國安基金在11日時才表示不進場護盤,怎知事隔不到24小時,隔天12日立即召開臨時會,決議授權行秘書視情況動用資金執行巿場安定任務。果然,會議才開完,夜盤的台指期在晚上7點30分左右,瞬間狂拉一根大紅棒,將近300點,「一柱擎天」之姿,宣告國安基金來了。 對於國安基金的「朝夕令改」的決策,國安基金認為,因為股巿「翻臉如翻書一樣」,未來的風險太大,所以才會決議進場護盤。同時也列舉了五大理由:第一,12日台股盤中最低13928點,距離今年高點18619點,跌幅超過25%;第二,近日台股成交量低,甚至不足新台幣2000億元,顯示接盤縮手、信心不足,且外資大幅賣出. 第三,台股多日盤勢瀰漫恐慌氣氛,跌得時候比別人深、漲得時候沒有其他國家多;第四,美國當地時間13日將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白宮先行釋放出的訊息不太樂觀;第五,台積電等科技業重量級法說會14日上場,當前市場有抽單、砍單傳聞,投資人也持續觀望。基於上述的五大原因,為避免風險過大,國安基金才會決定進場護盤。 果然,下午開的會,12日夜盤,具有台股走勢預測意義的台指期指數,突然的一根300點的大紅棒,從最低的13913狂拉到14205點,這個突襲式拉法簡直是太狂,似乎宣告國安基金的護盤強勢意圖。 對此,網友股民紛紛跳出來嗆,完全是為了選票,年底的選舉,才做的決策。又是一個拿重金想要砸出來的假像,尤其是宣布陳時中與林佳龍提名,參選台北巿與新北巿的選舉消息時,更叫人無法不把護盤與選舉聯想在一起。 理財老師表示,以當前的景氣經濟情況,通膨嚴重,消費巿場又因疫情關係,百業蕭條,股巿又因全球經濟影響,走向熊巿,這時候,所有的救經濟的政策中,只有股巿最好用,立即有效 因為要求民生,通膨的物價,很難仰止,失業問題補助也要時間來慢慢降低,這些問題都是要砸錢跟時間,才會有成績出現。但股巿可不一樣,5千億拿出來砸,不用多少子彈,光是口水,喊著要進場,選民就有感,像夜盤的突襲大紅棒,可把股民哄的心稍微安一下了。 理財老師說,不過,這恐怕治標不治本,全球經濟進入熊巿,在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降下來前,很難止跌與回檔,所以,這時候進場,只會讓投資人心更慌,千萬不要以為國安基金進場,可以進場搶短,當心成為國安基金護盤下的另一批韮菜。
什麼都漲,連讀書的學費、書費、補習費、學貸利息、生活費等都跟著漲,惟有父母的薪水凍漲,有網友統計20年的全台大學學費漲幅,高達一成,更有私校的學費將近六萬元,面對今年通膨,升息,萬物齊漲的壓力,有學生喊,想要休學幫家計,硬讀下去拖跨全家。 Dcard出現一篇「全台10年間學費升幅最大的十所大學」文章,網友驚呼,入榜的十所大學中,居然有所國立大學,是國立中興大學,而漲幅最大的是大葉大學,漲幅高達12%,而學費最高的以亞洲大學,接近6萬元,將近是國立大學的2倍。 20年的學費,漲幅一成多,有網友覺得合理,但也有人覺得,學費是教育之用,家庭中的支出開銷,若家中小孩有二個以上,讀私校的孩子, 一年就要20萬元,再加上生活交通吃飯等費用,一個月至少要2萬元的開銷,得列在教育上,這樣的開銷,以一般的上班族來說,真的得要省吃撿用,還不能有過多其他開銷,才能維持生計下去。 今年45歲的陳媽媽,回憶當初家中供孩子讀書,因為家中有五個孩子,年齡都相接近,所以,若要同時上到大學或是專科學校讀書,父母根本就付不出學費,於是家中就討論,國中成績比較好的,就繼續往上讀,若成績較差,或是沒興趣讀書的,就進入職校或是夜校,半工半讀,幫助家計,如此分配下來,當時,五個小孩,也才二個小孩完成大學學業。 陳媽媽的個案是20多年前的學費水準,但若以現在來看,雖然小孩少了,但是錢也變薄了。以一個讀私校的學生來看,學費將近六萬元,每個月的交通生活費住宿費用等,最少1.5萬元,如此,家中若有一個私立大學的大學生,基本支出就得2萬以上,這讓一般上班族的家庭如何負荷。 所以,有些大學生會選擇助學貸款,等到畢業後再去工作還錢。再無法支應的家庭,學生則表示,疫情前,或許還能夠負荷,因為自己會去兼差打工,補貼自己的生活費,但是疫情後,很多工讀機會沒了,父母的收入也出狀況,在迫不得己情況下,為了家庭的健全,還是會選擇休學來度過這段時間,等到家中經濟紓緩了,再回來學校,畢竟學籍還在,就先把家庭顧好,分擔父母的壓力。
通膨嚴重,銀行升息,房價雖然緩漲,卻還是叫人難以入手,尤其是六月底開始,民眾都接到銀行發來的貸款升息簡訊,無論是房貸信貸等,都漲回2020年3月的水準,經歷這場疫情後,萬物皆漲,惟薪水不漲,所以見到升息通知,民眾吶喊,買房很難,賣房很痛,真是左右為難呀! 最近,你有沒有收到銀行的升息通知嗎?無論是房貸或是信貨等,相信很多民眾接到簡訊通知後,都巴不到這不是真的,直接想把它當成是詐騙簡訊,不理他,問題是這些通知都會在下個月開始扣款,荷包直接就少了幾張。 升息的壓力己經開始出現在民眾身上,尤其是背負著房貸的人,壓力更大,避竟經過二年多的疫情,景氣蕭條,收入受到影響,房貸繳的都很辛苦,居然還升利息,所增加的利息支出,讓人壓力倍增,叫苦連天。 面對這一波的升息潮,不少銀行界的人在擔心,恐怕會有更多人繳不出房貸,過去房貸占大家得支出比約七成,升息再加上通膨帶動民生物質齊漲下,支出恐怕會大於收入,這下子,繳不起房貸的人愈來愈多,最慘情況是賣房還貸款。 賣房也得有人買房,銀行人士就表示,過去的房貸大約是八成左右,若以所得支出比來衡量,房貸的支出比不能超過七成,再以通膨壓力下去估算,未來的房貸可能只能下修到六成五左右,換言之,想要買房的人,得拿出更多現金才可能買得到。 綜合上面來看,這一波升息,真把民眾逼的很苦,房貸升息,貸款得多繳,想要賣房,卻賣不到好價錢;想買房的,卻得準備更多現金,所以,民眾面對房巿,左右為難,買房很難,賣房很痛的困境呀!
電費調漲已成定局,通膨狀況也勢必提早到來,萬物齊漲,全民都在挫ㄟ等。不過日前台電主管説這句話,「大家都有各自困難,但台電困難關乎大家」。倒真是令人聞之哭笑不得! 根據了解,電價審議委員會宣布調漲電價,平均電價調升8.4%;其中,住宅1,001度以上調整9%,雖然經濟部指,全國受影響住宅用電僅有36萬戶。但實際上,因爲社區管委會同樣使用住宅用電,這次漲價恐難以倖免,一般而言管委會資金不足,管理費因而調漲,必將成為事實。 根據大廈公寓管理協會人員分析指出,儘管經濟部說,住宅用電1,000度以下不漲,只漲1,001度以上。但是,若從個體住戶拉升至整體社區,那代誌就大條了,影響不可謂不大。 協會人員説,首先,住宅社區分為「大公電」及「小公電」。大公電為使用低壓電力,此次並未面臨電價調漲;但是小公電是使用住宅用電,而且動輒都會超過1,001度以上,因此確實會面臨調漲,屆時就必須社區管委會基金支出;倘若基金不足就得去調漲管理費,住戶共同付擔。 協會人員笑著説,經濟部公布的方案,住宅用電僅針對每月用電量1,001度的住宅用戶面臨調漲,全國受影響住宅用戶僅有36萬戶。這衹是表面上的數字,但實際上,電費調漲肯定全民買單的,萬物齊漲,通膨狀況已提早來臨了,政府在未有妥善的備案下即調漲電費,全民承受,執政當局難辭其咎。 更令人不解是,立委高嘉瑜日前貼出她象電費單,稱自己未破1000度大關,且今年用電量比去年同期少近100度,原因是「至今睡覺都沒開冷氣、電風扇」,甚至現在「還蓋棉被」。引得民眾一片驚呼。「這種炎熱的夏季不開冷氣,不開電風扇?港湖女神果然非凡人可比呀!」不少網友都覺得她真的太天真可愛了。 另外有位養寵物的飼主就説,他家裡就養了極度怕熱的薩摩耶,就算全家都出門,還是得替寵物開電風扇和冷氣,因此光是去年夏季的冷氣一期就要5339度,也就是說7月開始,他的電費又要漲9趴,讓他大嘆荷包又要縮水了。 這位飼主說,「台灣電費,本來就已經算很便宜的啦,可能政府有一些壓力,那真的要漲價,也沒辦法只能這樣,那已經養了狗了,總不能把牠送掉對不對。」不少貓貓狗狗都碰到同樣問題,即使主人不在家,為了毛小孩冷氣還是得開,不想讓牠們熱昏了,有寵物的家庭,也成為漲電價的另類受害者! 除了家有寵物的住宅戶要承受七月起電價調漲的負擔,另外據調查,大學恐得比照大戶漲價15,公私立大學昨天都喊話各級學校應一體適用凍漲;至於宿舍冷氣電費因採使用者付費,那住宿的學生電費負擔恐將增加成了另一波受害者。 另外,配合政府推行電動巴士的客運業也受害。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說,電動巴士購置成本高,業者配合政策汰換,無非希望利用油價、電價落差彌補成本,電價上揚後,購置電動巴士的誘因少了,呼籲政府應給予電動巴士充電優惠電價。牽一髮動全身,電費調漲,民生物資節節上漲,各行各業都得面對萬物齊漲的困境,老百性衹有用三個字「慘兮兮」可以來形容。最後台電主管也坦承,這次看起來電價漲不少,要麻煩各界共體時艱,「大家都有各自困難,但台電困難關乎大家」。
經濟部宣布7月起平均電價調高8.4%,高壓以上產業用電大戶調漲15%;為顧及民生物價,小商店、低壓用戶及高中以下學校的電費將不調漲。消息一出,大部分企業聽到調漲幅度約是直呼吃不消。台灣電力短缺,住宅雖然暫時沒有調漲,但能撐多久實在難以預測。 而昨天經濟部宣布電價調漲後,今天就出現電力不足的供電警戒,台電擔心再次發生大停電事故,緊急命令變電所降壓3%。台電表示,在今天下午4點15分到晚上7點30分,共有3小時實施降壓運轉,同時強調3%都在合法操作調度原則,不會對電器有所損壞。夏日白天氣高溫炎熱,不開冷氣真的會受不了,但只要學會聰明吹冷氣撇步,就可以讓你享受涼爽又不用怕負擔。 1. 冷氣加上電風扇,維持涼溫不下降 2. 兩週一次洗濾網,維持乾淨風速強 3. 冷氣調高一度省6%電,26-28最舒適 4. 開關次數要減少,啟動運轉電最高 5. 門窗關好拉窗簾,室外高溫進不來 6. 冷氣安裝室內通風處,避開陽光直射 7. 活動空間設計好,縮小冷氣範圍冷房效率高 8. 室外機加裝遮陽避免直曬,有助機器散熱 節電專家同時也建議,如果正好要更換冷氣機,最好選擇變頻冷氣,原因是,變頻冷氣的運作方式是,啟動時為了縮短冷房時間,壓縮機會以120%至130%的功率全速運轉,當室溫下降到指定溫度,壓縮機不會完全停止,而是調整為較小功率,以較低的轉速持續運轉,維持室內恆溫狀態。 而傳統定頻冷氣則是啟動後壓縮機以100%的功率全速運轉,當室溫降到指定溫定,壓縮機為了節省電力,會停止運作轉為送風,直到氣溫回升,壓縮機才會再次啟動,而耗電量最高的部分就是在冷起啟動狀態,而且不斷的開開關關也會造成冷氣壽命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