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 曾建元直指事件就是官逼民反 不是中共策動 | 政治

分享:

品觀點 | 曾建元直指事件就是官逼民反 不是中共策動 | 政治

2022/02/28 10:15:41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今年是二二八事件75周年,但當年參與抗爭而遭到屠殺、迫害的當事人,甚至是家屬,很多人都不在世了,但卻不斷有人藉題發揮、圖謀政治利益,甚至不惜挑起族群仇恨。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曾建元在解嚴前是個積極的學運分子,曾經幾乎被校方退學,但每次出面替他求情的卻只有母親,那個公務員父親從不出面,讓他很不諒解。

直到解嚴很久之後,曾建元才知道父親曾群芳曾經拿起槍投身二二八抗暴行動,後來父親還加入中共;只是為了保護家人,幾十年來選擇保持沉默,而小時候經常有警察上門查戶口的原因,他也終於明白。

有人指二二八是中共策動,想藉此掩蓋政府的錯誤,作為事件參與者的後代,曾建元直指,二二八就是一起官逼民反的起義,不是中共策動發起的。

從時空背景看,曾建元指出,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國軍剛攻陷中共根據地延安,中共正忙於轉移,如何有餘力策動二二八這種全台的抗暴行動?

再從參與者的背景看,曾建元指出,包括他父親都是事件爆發後,為了對抗國民政府才加入中共,其他領導抗爭的起義軍領袖如二七部隊的謝雪紅等人,都是在日據時期加入日共的台灣支部,事件發生時,他們的行動跟中共都沒有太多關係,只是他們有人逃到大陸後,才加入中共,而且還因為涉台關係,在大陸長期遭到中共迫害。

曾建元一家因為父親參與二二八起義而遭到長期監控、歧視,甚至牽連到他的求學之路,讓他一度誤解父親;但受難者卻有兩種,一種是報仇雪恨,一種是將心比心。

學術圈和社運圈都知道曾建元,不但是一位積極的社會及政治改革家,同時也是少數能正面看待外省人、外省政權對台灣貢獻的本省人。

曾建元長期研究胡璉、金門戰役的歷史,肯定國軍為保衛台灣而犧牲史;他曾寫過胡璉部自大陸撤退時負責斷後而犧牲的國軍先烈,符合歷史紀實小說的風格,讀之讓人落淚;不但彌補國共歷史的空白,也讓後人了解到「原來有人願意為同胞而不惜犧牲自己」,就像他父親奮不顧身參與二二八起義一樣,都是要為這個島上的人民拚出一條康莊大道。

曾建元表示,二二八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政府的一切作為都要符合憲政精神,民主法制更是憲政精神的核心;面對中共的威脅,同島一命的歷史告訴我們要更加團結。

曾建元指出,二二八的訴求是追求一個更美好的中國,而非台獨,希望中國大陸可以跟隨台灣逐步實現憲政民主、公民社會,如此一來,才不會發生另一場「二二八事件」。

作為二二八的受難家屬,曾建元認為,社會應該包容家屬們氣憤難消的心情,因為長期被政府監控、歧視,他們不少人身心受摧殘,一些過激的行動,也在情理之中;馬英九曾在出席紀念活動時被家屬潑水,但他甘願承受,就值得肯定。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則認為,紀念二二八最重要的是去政治化,還原歷史真相,但不幸的,還是有人不斷把二二八當成「政治提款機」,如此一來,非常不利族群團結。

 

#附註:二二八事件由來

1947年2月27日,國民政府專賣局查緝員在台北市太平町(大程埕)附近查緝私菸,打傷菸販林江邁、誤殺市民陳文溪,激起群眾久積的憤怒。抗議群眾至專賣局抗議、前往長官公署請願,但遭到衛兵以機槍掃射,數人死傷。最後導致台灣各大城市警民衝突,軍隊開槍鎮壓,死傷多人。

2021年公布的《二二八事件真相與轉型正義報告》得出死亡及失蹤人數為8324人至11841人,而外省人死亡與失蹤合計共89人,受傷1389人死亡或受傷案例極為罕見[456]。而截至同年1月20日,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受理成立的補償、賠償名單中,共有686人死亡案件和181人失蹤案件。

二二八事件導致大量台籍人士遭到逮捕、槍斃或失蹤,其中包括根本就未參與抗爭的台籍菁英;事件影響台灣地方政治生態,加深族群隔閡與對立。

由於隨後台灣實行長期戒嚴並進入白色恐怖時期,二二八事件牽涉到敏感的政治問題,成為禁止公開討論、研究的「歷史禁忌」。直到1980年代解嚴前,台灣社會才逐漸重新討論二二八事件;1990年代後,社會各界針對二二八事件展開調查研究、賠償受難者與家屬、建立紀念碑、回復名譽等。

1995年,時任總統李登輝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家屬致歉;1997年2月,台北市政府、行政院相繼宣布明訂每年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台灣目前設有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各地亦設有二二八和平紀念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