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 俄烏戰爭啟示 台灣建構「打假」數位長城 | 政治

分享:

品觀點 | 俄烏戰爭啟示 台灣建構「打假」數位長城 | 政治

2022/03/26 18:36:04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此次俄烏戰爭,除了真實戰場的血腥廝殺外,更有虛擬世界的訊息戰,台灣雖遠離真實戰場,但也身陷訊息戰的泥淖之中。未雨綢繆,台灣也應該在平時建立打假消息的平台,演習「紅軍」(造謠)與「藍軍」(澄清)的攻防,以備不時之需。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系主任杜聖聰指出,在數位時代裡,網路不見得是連結,更有可能成為武器;近年假帳號、假訊息、假消息及假影音在網路上猖獗,研究機構 Gartner 指出,不實訊息攻擊犯罪服務(Disinformation-as-a-Service)驅動社群流量,以及隨處可見的 AI 合成技術發佈不實內容,已經嚴重影響國內治安與國家安全。

為此,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網路聲量與新媒體研究中心與聯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團隊合作,協同資策會的資安科技所與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歷時一年、遍訪國內30多名學者專家,提出「在地化的防制不實訊息影響力運作攻擊狙殺鏈(Kill chain framework)」,結合歐盟的「惡意不實資訊與影響力戰略技術分析架構(AMITT)」,希望掌握資訊戰的紅軍動向,建立一套在地化的狙殺鏈,掌握危害台灣社會的不實訊息運作手法,從而提供可能的溯源路徑,協助查找不實訊息背後的攻擊紅軍。

其次,為了防制犯罪與協防國安,資策會與工研院近年來亦針對帳號行為鑑識、溯源、不實訊息人工智慧文字暨影音圖形分析、感染戰略分析等進行研究,並繪製「基於技術角度之不實資訊生態傳播暨鑑識生態圖」,希望能在不實訊息的各種節點上與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分進合擊,建立科技打假的網路藍軍,完善在地化防制不實訊息的體系,以期建立台灣資訊信任的健康生態。

俄烏戰爭提供了認知戰、資訊戰的典型個案,台師大東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的資深媒體人黃自強認為,這次俄烏戰爭是鍵盤戰,過去,俄羅斯的資訊戰成效不錯;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本身就是演員出身,舉手投足間更具魅力,讓俄羅斯沒有占到太大便宜。

黃自強指出,台灣了解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專業人才太少,解讀訊息往往要經過多手翻譯成英文,但以英文為主的西方觀點是否就是正確,值得媒體守門人深思。

鏡電視新聞部顧問間資深主播敖國珠指出,在訊息滿天飛的情況下,新聞守門人不能聞風起舞,沒有經過核實的新聞一概不發,這是鏡電視新聞編輯室的堅持;只是這麼一來,相較他台,本台新聞的熱議程度和收視率,嚴峻考驗著新聞人的堅持。

公共電視台研究發展部經理何國華博士舉例,在烏克蘭戰爭中,各國的新聞記者組織了一個網站https://ukrainefacts.org,大家群策群力,將不實訊息貼在網站上公告,這種「共筆」的資訊平台,在這次戰爭中發揮不小作用,也方便各國媒體進行不實訊息查核的溯源工作。

熟諳大數據的源大數據營運總監林啟耀博士則舉例,王力宏與李靚蕾兩人的「蕾神之亂」,確實出現網路操作的痕跡,像是在兩人攻防中就出現,「某個人去十幾個媒體裡留言。都是一樣的內容。」更絕的是,不同的人評論此事的內容,為了帶風向,竟然也留言一樣。

類似的不實訊息在這次俄烏戰爭中出現更多,林啟耀指出,像是3月4日多家媒體報導,俄羅斯攻擊烏克蘭的核電廠,甚至造成全球股市大跌,溯源結果原來是大陸央視的一則評論。

異地而處,台灣應該如何因應已經出現的資訊戰?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林政忠認為,眼見不一定為實,特別是俄羅斯是不實訊息的大本營,烏克蘭在反制時也未必是弱者,報導真相更為困難;他建議,以自律、他律、法律的三律共管機制來面對不實訊息的處理。

林政忠特別引用《雙城記》開場白當結論:「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也是一個光明的年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混亂年代,智慧手機可能傳遞愚蠢的假訊息,傳統媒體的守門專業和新聞責任,變得更為重要;我們引用外電訊息,但西方觀點未必是真實觀點,還是要多方比對、冷靜以對,避免成為被利用的棋子;雖然烏克蘭戰爭遠在天邊,但影響近在眼前。

身為新聞基層從業人員,林政忠期許重大新聞「寧緩勿錯」,不要因為搶發而錯發,後患無窮,「寧可窮盡洪荒之力查證,也希望更靠近真相一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