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 柯文哲估4萬人染疫死 防疫專家普遍不認同 | 政治

分享:

品觀點 | 柯文哲估4萬人染疫死 防疫專家普遍不認同 | 政治

2022/04/26 17:55:51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26日宣布,即日起將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時間由10天減至3天、7天的自主管理改為4天的自主防疫(出門前需快篩陰性)。藉此維持防疫量能,為與疫共存鋪路。

首任疾管局長張鴻仁肯定指揮中心正視「與疫共存」的現實,但比新加坡還是慢快一年,去年7月,台灣剛度過5月的疫情高峰,新加坡就開始實施「與疫共存」政策,以完整接種疫苗來放寬防疫限制,最重要的是透過實踐,逐步讓民眾熟悉並接受防疫新常態。

即使新加坡3月底放寬防疫限制,如室外不戴口罩,但單日確診仍持續下降,近7日降到2千人,死亡人數持續在個位數,而台灣卻是在確診人數快速增加之際,被迫放棄清零,而且準備不足。

由於缺乏像新加坡的教育過程,台灣民眾對於「與疫共存」未有共識,以致指揮中心至今仍不敢過快放鬆防疫限制。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6日公布的調查,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五贊成台灣現在就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四成六不贊成,呈現嚴重分歧。

張鴻仁指出,日本目前對於無症狀者就是採取不隔離的政策,藉此保持收治量能,集中力量收治重症者。日本近7日平均日增確診為4萬人,但死亡人數則控制在40人上下。

對於未來的防疫方向,張鴻仁認為,首先要由中央集權改成地方分權,清零當然需要中央集權,但與疫共存就要將防疫權限下放給地方,例如南投確診人數比北北基桃少很多,可以繼續堅持清零政策,但北北基桃就可以放寬防疫限制。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26日表示,未來匡列策略朝向只要「戴口罩」、「打滿三劑疫苗」,即便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也可評估免於居家隔離。

張鴻仁稱讚,彰化縣是全國第一個以「打過三劑疫苗者」作為是否隔離標準的縣市;首先實現「地方分權」的防疫精神。

除了地方分權外,張鴻仁也主張「民眾賦權」,給予民眾更大的防疫自主權,例如,自己是高風險族群(老人和孩童),就應自主減少外出,避免接觸,同時在家中先購置血氧機,減少缺氧死亡的風險;如果自己是低風險族群(年輕又打過三劑疫苗),那就可以維持較正常社交。

張鴻仁指出,民眾應該接受家庭醫師制度,有病不要直接到大醫院,可以先接受家庭醫師的檢視,或是透過網上醫療平台諮詢,把醫療量能留給重症者。

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預估,年底前,台灣將有逾400萬人確診,其中有4萬人死亡,多位防疫專家都不認同。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舉香港的數字反駁,由於老年人接種率偏低,香港在這一波疫情中的染病致死率約為0.78%,也就是100萬人染疫,其中有7800人死亡;柯文哲說400萬人染疫,其中有4萬人會死亡,等於致死率是1%,台灣防疫會比香港差?恐怕很多專家都無法接受。

洪子仁認為,只要能維持收治量能,台灣的新冠染疫致死率應該在0.2%至0.4%之間,換言之,每百萬人染疫,死亡人數在2千至4千之間。

洪子仁指出,擴大匡列、加長隔離天數,必須與社會承受程度互相平衡,根據防疫模範生紐西蘭的經驗,在家庭中與確診者接觸才需要隔離7天,其中的第3和第7天快篩,陰性即可解隔離;至於家庭之外的密切接觸者,則完全不需要隔離;至於新加坡的密切接觸者則是不需隔離,只要進行5天的自主監測,也就是每天出門前自主快篩陰性。

根據紐西蘭和新加坡的經驗,洪子仁認為,密切接觸者只要居家隔離3天即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