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八國25位菁英人才參訪世界蔬菜中心 聚焦友善農法與韌性農業
2024/07/18 12:54:49文/記者 賴君欣為了協助非洲國家培育高階優秀人才,加強非洲對友善農法與韌性農業的認識,外交部與教育部委託屏科大開辦「非洲菁英人才培育短期訓練班」。學員們來自史瓦帝尼、坦尚尼亞、肯亞、索馬利蘭、南非、納米比亞、奈及利亞及利比亞等8個國家,包括學術機構研究人員與講師、農產業界人士、農藝學家及非洲國家農業部官員等共25人,於17日參訪世界蔬菜中心。此參訪聚焦於蔬菜多樣性、非洲的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抗逆境品種及永續生產系統。
↑圖說:遺傳資源主持人(Dr. Maarten van Zonneveld)分享臺灣農業部、外交部與世界蔬菜中心推動計畫執行情形(圖片來源:亞蔬中心提供)
遺傳資源主持人(Dr. Maarten van Zonneveld)分享臺灣農業部、外交部與世界蔬菜中心共同於友邦史瓦帝尼及非洲南部推動的「臺灣-非洲蔬菜倡議 (TAVI)」計畫,進行非洲原生蔬菜種原保存、蔬菜推廣教育及提高蔬菜生產與消費之案例,強調非洲原生蔬菜的重要性,並表示世界蔬菜中心希望與更多非洲夥伴合作推動非洲蔬菜生物多樣性拯救計畫,共同為糧食安全貢獻力量,減少病蟲害能有效地提高作物產量並減少過度噴施農藥。
來自肯亞的史蒂芬博士 (Dr. Stephen Othim) 介紹如何有效應用有害生物綜合管理於作物生產,包括世界蔬菜中心收藏的抗病蟲害品種、砧木、誘引植物 (Trap Crop)、昆蟲性費洛蒙之利用、生物性農藥 (Bio-pesticide)、入侵害蟲 (Invasive pest)、粉紅色網室等技術。
番茄育種家艾碧溪博士 (Assaf Eybishitz) 則以番茄育種計劃為例,介紹如何設計育種計劃以符合市場需求。在育成新品種之前,需要考慮生產者、中盤商及消費者的需求,來鎖定欲導入的目標性狀。如鮮食用番茄需要具有耐碰撞、風味優良的性狀;加工用番茄則需高產量、成熟期統一、可以機械採收等性狀。艾碧溪博士也介紹了抗逆境育種理論、步驟及實際案例 (番茄 'Tania'),希望能加深學員們對於抗逆境品種的認識。
↑圖說:番茄育種家艾碧溪博士 (Assaf Eybishitz) 則以番茄育種計劃為例,介紹如何設計育種計劃以符合市場需求。(圖片來源:亞蔬中心提供)
最後登場的農業生態專家盧可蒔博士 (Dr. Lukas Pawera) 則聚焦在永續生產系統,特別強調健康土壤的重要性。盧可蒔介紹了健康土壤應具備的物理、生物、化學性質,如土壤有機質濃度是決定土壤生產力的重要因子之一;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對土壤的影響;施用綠肥對作物的影響、不同整地方式與覆蓋物對作物生產的影響;生物炭的施用;如何有效控制農業活動生產的溫室氣體;間作的好處;以及施用黑水虻幼蟲堆肥的益處等。
↑圖說:參觀蔬菜示範區(圖片來源:亞蔬中心提供)
學員們參與一整天充實的課程後,仍持續認真做筆記、提問題、熱烈交流。除了室內課程,學員們也參觀了蔬菜示範圃,看到不同作物時,興奮地分享他們國家的飲食文化,也對非洲少見的空心菜、地瓜葉、蘆筍、莕菜感到格外好奇。相信學員們參訪世界蔬菜中心後,對友善農法與韌性農業有更深度的認識。世界蔬菜中心也期盼藉此機會,日後能與非洲其他區域有更多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