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良的財富人生:學會富人的這些習慣,你就離富人不遠了(一)|財經
2022/11/15 11:24:00文/營管博士/企管博士/法學博士 胡偉良你必須了解的幾個存錢養老重要觀念!這篇文章,有經驗的投資者讀起來,和毫無經驗的人讀起來,應該會不一樣。
1、成為「有錢人」,第一步就得先「有錢」
在臺灣,一個擁有2000萬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錢以年息4%做理財,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80萬元,月薪3、4萬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這個金額。賺錢之道,上算是讓錢生錢,中算靠知識賺錢,下算靠體力賺錢。
錢是永遠不知道疲倦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能駕馭它。很多人都知道「以錢滾錢,利上加利」,卻沒有多少人能體會它的威力。
先別以為「錢生錢」需要高超的投資技巧和眼光,更別以為所有有錢人都很會這一套,因為就算最不會理財的富翁,財富累計的速度也遠遠超過窮人的想像。
這還只是最不會賺錢的富翁,倘若和巴菲特一樣,把錢用來投資每年平均報酬率為20%的理財工具,幾乎每隔4年存款就會增加1倍,富者越富,一般人更是望塵莫及。
那麼,「要成為有錢人就必須先有錢」,這句話聽起來矛盾,卻指出了窮人最難以下嚥的事實:假如你對於增加收入束手無策,假如你明知道收入有限卻任由支出增加,假如你不從收入與支出之間擠出儲蓄,並且持續拉大收入與支出的距離,你成為富翁的機會微乎其微。
那如果想成為「有錢人」,又沒有那麼「有錢」,該如何是好?積累財富屬於必備動作,而另一件必須作的事情就是:增加錢累積的速度,找到一項不錯的投資,能兩倍於市場的平均回報。
2、收入與支出: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卻會降低支出
任何人違背這條鐵律,就算收入再高,財富再傲人,也遲早摔出富人的國界,一旦順應了這條鐵律,散盡家財的富人也可以東山再起。
普羅大眾之所以羡慕富翁是因為在想像中他們可以享受更精緻的生活,甚至揮金如土,但如果真正進入富翁的世界,就會發現成功的富翁,很少揮金如土。相反的,他們往往有「視土如金」的傾向。
美國研究者史坦萊Thomas Stanley和丹寇William Dank曾經針對美國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富翁,完成一項有趣的調查。他們發現:「高收入」的人不必然會成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這些被史坦萊和丹寇調查的富翁們很少換屋、很少買新車、很少亂花錢、很少亂買股票,而他們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長時間內的收入大於支出」。
大多數人到超市去之前都有一個購物清單。這樣做不僅會省錢,可以避免衝動購物,而且,如果有清單,他們在商店購物的時間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他們寧願節約時間用於工作或與家人在一起,而不願在超市胡亂地走來走去。
這個結論看來再簡單不過,卻是分隔富人和窮人最重要的界限,任何人違背這條鐵律,就算收入再高、財富再傲人,也遲早摔出富人的國界。
3、儲蓄和投資高效並行、負債有益
不儲蓄,絕對成不了富豪,儲蓄不是美德,而是手段,努力工作賺錢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投資,儲蓄是守,投資是攻,時間就是金錢,儲蓄和投資都要趁早,與其感嘆貧窮,不如努力致富。
釋放一部分現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這才是真正的富人思 維。沒有負債值得炫耀,反而證明你對你的生活是不負責任的。為什麼不想想,負債和投資其實是夥伴呢?
華人覺得,欠錢過日子,心裡總是有負擔的,但不欠債的生活只有這樣的可能,賺多少錢就只能過多少錢的日子;把收入都用於生活、消費,沒錢投資,錯失了取得高額回報率的機會,淪為永遠為生活奔忙。
你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適度負債,釋放一部分現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負債不但沒壓力,還會因為進行了合理投資而變得「引人入勝」。
做投資決策時,要意識到,當投資收益率高於貸款利息率時,負債是利用別人的錢賺錢。
營管博士/企管博士/法學博士 胡偉良
作者的文章有憑(依現狀事實探索本質真相)、有據(有理論根據,不胡說八道),不譁衆取寵,也不爭取流量。作者雖是建商,但卻沒有餘屋,因此更從不需為銷售煩惱,反而因為身在產業內,而能實事求是,不誤判、錯判。為了說淸事情,作者文章經常稍長,因此,只想閲讀「爽」文,取得一時之快的,建議可以略過不讀,以免浪費時間。反之,對於真的想掌握房地脈動的,作者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