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赴議會施政報告 致力產業轉型持續推動智慧科技發展

分享:

陳其邁赴議會施政報告 致力產業轉型持續推動智慧科技發展

2025/03/27 17:31:28文/記者 韓文明
陳其邁赴議會施政報告  致力產業轉型持續推動智慧科技發展

高雄市長陳其邁27日率市府團隊至議會進行第4屆第5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除分享高雄在2024年的亮眼表現及當前全球關注的AI議題,並以「淨零X科技高雄」、「宜居高雄」、「幸福高雄」和「魅力高雄」四大主軸,逐一說明市府施政方針及成果,盼未來府會持續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高雄成為公平共好城市,讓城市轉型邁向國際。

圖說:陳其邁市長施政報告盼未來府會持續攜手合作。(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陳其邁感性提及,任期剩約1年9個月,對他來講就是做好做滿,與議會一起努力為市民打拚,做市長的責任就是依據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國內產業發展清晰訂定城市發展目標,攜手讓城市發展繼續往前。

圖說:陳其邁率市府團隊至議會進行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提供)

有關高雄市2024年獲獎成果方面,陳其邁指出,2024年高雄共獲國內外302個獎項,其中國內282項,包括「遠見五星市長縣市競爭力全台第三、六都第二」創下雙捷報、「財訊智慧城市」5大面向皆位居領先群,是六都唯一大滿貫;「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摘下6獎項,是全台之冠、「天下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連續2年蟬聯冠軍。

針對高雄AI產業發展方面,陳其邁表示,2024年12月啟動全國首創城市級主權AI平台,聯手NVIDIA、中華電信等支援高階算力與模型軟體技術,結合市府局處、中鋼、台電、港務公司等國公民營企業參與;平台串連產官學研,為企業營運監管、城市交通、醫療、農業、防災等提供精準建議,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與城市韌性。

有關高雄市產業轉型推動智慧科技發展,楠梓產業園區為半導體S廊帶關鍵,台積電進駐帶動產業鏈發展。P1、P2、P3廠陸續建置,預計創造3.6萬個就業機會;橋頭科學園區則預計創造1,800億元產值與1.1萬個就業機會,25家廠商核准進駐;仁武產業園區聚焦航太精密機械,目前有25家廠商建廠,預計創造242億元產值與6,300個就業機會,並推動航太科技產業群聚;北高雄產業園區則主攻傳產,面積42.87公頃,預計引進42家廠商,已簽約26家,產值估達128億元,2,420個就業機會。

為迎接AI 2.0,打造企業旗艦中心聚落,陳其邁表示,高雄擁有平台營運、系統服務、創新應用完整AI產業生態系;鴻海與輝達合建算力中心、AMD 高雄辦公室今年3月25日揭幕;2024年亞灣計畫已吸引331家國內外企業進駐,創造近270億元投資及逾575億元產值;亞灣2.0 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捷運黃線Y15站聯開案,鴻海投資159億元打造南臺灣旗艦總部。

為順應高雄未來產業的發展並培育在地人才,高雄成立全台首座國家重點領域校際研教園區,113-118年總經費132億元,陽明交大114年將在高雄設置學士後學位學程及招收半導體、AI碩博士學位班;清大113年已在高雄開設碩士學分班,114年起招收半導體、永續碩博士學位班;中山大學醫學院進駐國際商工舊址,促進南方生物醫學科技發展,113年5月與中山大學簽訂MOU,114年編列1.35億元拆除舊建物,預定今年底拆除完成。

針對淨零產業鏈,高雄2025年淨零預算285億元,較去年增64億元,推動五大淨零行動,包含國際趨勢、綠色金融、多元綠能、循環經濟與新興淨零科技,落實2050淨零目標。於法制面制定全國首部淨零自治條例,並推動碳預算;治理面強化碳盤查與減量方案;技術面發展鋼化聯產、CCUS(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等減碳技術;經濟面建構碳交易平台、發行綠色債券;人才培育方面創設「淨零學院」,已培訓4,500人次,發證1,600張。

營利事業銷售額方面,2024年營利事業銷售額6.05兆,較2020年4.52兆增加1.5兆,成長34%,連4年突破5.5兆。娛樂稅2024年達2.6億元,前五年(2019-2023年)平均為 1.8億元/年;2024上半年住宿餐飲百貨銷售額907億為歷史新高,與2020年同期相較,漲幅超過67%,為六都第一;2024年高雄百貨銷售額809.4億,營業額全國第二。

高雄市促參績效亦是全國第一,2024年已招商17案,預計民投金額1,021億元;2024年已簽約10案,民投金額493億元是全國第一;2025年1-4月簽約7案,民投金額528億元。陳其邁強調,高市府堅守財政紀律,並以財政永續為目標,至2024年底,累計減債201億元,2021-2024年連續4年達成0舉借;自有財源估決逾1,100 億元再創新高。

針對高雄車站特區新都心的發展,陳其邁指出,車站周邊啟動招商開發,推動都心轉型,包括車專四、五及部分商四都更預計4月招商,總投資逾60億元。同時,捷運與輕軌建設加速推進,環狀輕軌2024年共有1,258萬人次搭乘,運量千萬人次提前達標,岡山路竹、小港林園、黃線、紫線等多條捷運線同步推進,左營-橋頭鐵路立體化計畫可行性研究預計今年底完成。

為強化聯外道路與交通建設,洲際貨櫃車專用道將於年中完工,新台17線北段已通車,南段2026年8月完工。國道10號、美濃至六龜段、台86線延伸、國道7號及高屏第二快速道路皆陸續動工。此外,道路與橋梁改善編列25.32億元,翠華路拓寬工程,西段2024年8月通車,全段今年6月通車;九如橋新建工程預計2026年6月完成。

2024年農漁產國際通路訂單5.1億元;高雄鳳梨2024年銷日共4,445公噸,與2023年相較成長55%,創下新高。「高雄首選」品牌進軍國際,日本、星馬拓銷123場次;「高雄海味」積極參展及辦理海外通路活動,夏祭新鮮市逾7.9萬人次參與;前鎮漁港工程總經費81.37億元,經濟預估每年有305億元產值。

高雄持續深化國際交流,更於今年3月赴美拜訪聖荷西市政府,交流城市科技治理經驗;2024年9月迄今來訪高雄國家共44國、來訪71團、來訪人數794人;高雄有41個姊妹市及友好夥伴城市;舉辦法國生活節在高雄,首度與法國在台協會、台灣法國人協會合辦,共11萬人次參與;2025日光海島生活節,2025年2月與菲美日泰4國駐台機構合辦,14萬人次參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