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犯眩暈耳鳴!內耳循環不佳惹禍 銀杏葉萃取物有解
2025/04/16 07:03:33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楊芷晴/特別報導】春天氣候多變化、日夜溫差大,易使周邊血管收縮。醫師提醒,若本身患有三高、貧血或血管阻塞病史,更易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內耳血流不足,進而引發眩暈耳鳴。
春天感冒眩暈多!醫師詳解各種眩暈成因 如遇此情況應緊急就醫
晨昕診所醫師李泳姿表示,春季感冒病患多,除呼吸道相關症狀,常見主述頭暈、頭痛,這與身體狀況不佳,血液到達內耳血流路徑不通暢有關聯性。而眩暈是1種身體異常的表徵,成因較為複雜,可簡單區分為周邊型內耳問題和其他狀況2大類型。
李泳姿醫師進一步解釋,周邊型眩暈可分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稱為「耳石症」,通常在改變姿勢時,感覺天旋地轉;另1種是感冒病毒或是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前庭神經發炎,前庭神經主要負責支配內耳功能,當前庭神經發炎便容易引起眩暈;還有1種是梅尼爾氏症,臨床上這類患者並不多,因內耳淋巴系統水腫導致內耳循環不佳而造成眩暈耳鳴,且容易反覆發作,患者常會擔憂下次何時會復發。
如果是內耳造成的典型眩暈症狀,除感到天旋地轉,還可觀察到患者的眼球震顫。引發眩暈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心臟血管系統問題,像是貧血,高、低血壓因素,或是腦部疾病如小腦中風、腦部腫瘤或退化等,另外還有精神心理疾病,也都可能出現眩暈症狀。
李泳姿醫師特別提醒,若是腦部中樞疾病,通常症狀會更強烈,除了眩暈,還可能伴隨腦壓增高如噁心想吐,或出現單側肢體無力、麻痺、眼歪嘴斜等神經學症狀,應緊急就醫。
眩暈發作怎麼辦?眩暈治療方式有哪些? 醫師傳授緊急自救錦囊
李泳姿醫師說明,年長者通常會合併三高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病,本身血管流通性不佳,周邊血液不流通、循環不良,由於供應內耳的血管是從基底動脈出來,倘若此部分血流不通暢,就會影響內耳功能,導致眩暈耳鳴發生。
另外,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及飲食不正常,抽菸、飲酒過量等都是好發因子,而且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臨床治療周邊型眩暈,會開止暈劑、止吐劑和鎮定藥物幫助睡眠,以及穩定血壓、改善循環,穩定自律神經等綜合用藥。通常服用藥物約1到2周,視眩暈耳鳴恢復狀況,再調整後續用藥。一般眩暈發生當下,建議先躺下休息,身體盡量不要亂動,眼睛注視著固定物體,有助於眩暈緩解,待稍微緩解後再行就醫。
銀杏葉萃取物怎麼選? 選擇知名品牌、製程嚴謹、藥品等級安全有保障
永遠藥局藥師蕭永良表示,排除腦部病變相關因素,一般末梢循環不良引起的眩暈,容易伴隨耳鳴,常見的處方用藥有優庫利暖、敵芬尼朵等,能幫助血管擴張、止暈眩作用。另外,坊間藥局可購買具衛福部核准的銀杏葉萃取物,屬於指示藥品,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並具輕微抗凝血作用。至於其他保健類像是天然維他命E,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或是市面上常見蚓激酶,也有助於促進末梢血循、抗凝血功效。
對於末梢血液循環改善,主要以銀杏葉萃取物最為人知曉,然而市面上銀杏相關製劑很多,關鍵在於銀杏葉的萃取方式。蕭永良藥師指出,銀杏類黃酮配醣體須萃取足量,才能達到良好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
不過萃取過程中會有副產物如銀杏酸,銀杏酸有2%會存在銀杏葉內,會有輕微導致過敏或細胞毒性,目前台灣市面並無嚴格規定銀杏酸的限量,而以常見的循利寧為例,其萃取製程嚴謹,銀杏酸含量5ppm以下,相對安全,循利寧主要成分銀杏葉萃取物,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均取得國際實證。
▲蕭永良藥師指出,循利寧主要成分銀杏葉萃取物,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均取得國際實證。(圖/蕭永良藥師提供)
改善末梢循環可防眩暈耳鳴! 銀杏葉萃取物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末梢血循指的是周邊或腦部血循的微循環部分,血液在血管流通,是從心臟、動脈、微血管,再從靜脈回到心臟,循利寧可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細胞受損,有助於改善眩暈耳鳴症狀。
蕭永良藥師遇過1名40多歲男性中階主管,白天工作勞累,下班後常感覺頭暈,詢問發現他最近工作壓力大且作息不正常,並未服用慢性病藥物,於是建議每天服用2次循利寧,持續1個月後,眩暈耳鳴已大幅改善。
由於銀杏萃取物具有抗凝血、活血作用,若有服用三高慢性病藥物或抗凝血製劑,應避免併服,以免增加出血風險。其他像是胃藥、鎮靜劑等,併服恐降低或增強藥物作用,服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詳細評估是否適合搭配使用。
多管齊下擺脫眩暈困擾 改善生活習慣搭配適量補充銀杏類萃取物
李泳姿醫師強調,香菸裡的尼古丁容易導致血管不流通引起眩暈,應戒菸,平時適當紓壓、運動,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或避免刺激性食物,醃漬加工食品、巧克力、味素等少食。改善血液循環的作法,可在家進行訓練平衡的伸展運動或單腳站立,也可適量補充如銀杏類萃取物,幫助擴張血管,增進內耳血流量,預防眩暈發生。
蕭永良藥師建議,民眾選擇相關保健產品,應認明衛福部核准,此外,年長者應控制三高,40歲以上應定期健康檢查,眩暈耳鳴有時往往是個警訊,從日常生活飲食作息調整做起,提早預防保健,防範更嚴重的疾病發生。
# 首圖來源/李泳姿醫師提供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