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台灣+美國」是新布局?政府有新法寶還是搞錯了甚麼
各國陸續與美國展開關稅談判,台灣喜孜孜宣布入座遠端搖滾區,首批與美國進行協商。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美第一階段談判順利,將推動「台灣加一」,也就是「台灣加美國」的新布局。事實上「台灣+1」不是新名詞,國際大廠考量台灣地緣政治風險,希望台廠海外設置生產基地的呼聲一直不斷,也是台積電到德、日以及美國設廠的原因。「台灣+1」迎合了國際需求,但對台灣鞏固產業發展未必是好事,如今賴總統把「台灣加美國」當政績宣傳,就像台積電被迫赴美大投資,總統府高調宣揚一樣。莫非吃定了民眾搞不清楚狀況?
2025/04/15
《觀點》台灣是美國經貿夥伴 不應列入關稅名單 拓展多元市場 避免依賴風險
美國關稅戰引發全球經濟巨震。白宮經濟顧問主席Steve Miran說明,此波關稅政策背後的核心思維是重新分配全球安全與經濟秩序的維護成本。美方期待主要經貿夥伴透過貿易讓渡,共同分擔美國長期以來所承擔的國際責任。然而,台灣從未在這方面搭便車:從穩定供應全球最尖端晶片,到積極在美國境內進行投資設廠,台灣企業長期為美國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策略提供了重要支撐,如今卻被一刀切納入懲罰名單,反映了美方對產業實況的誤判與戰略上的混淆,政策設計是否充分考量台美雙邊長期合作基礎與供應鏈互賴關係需進一步檢視。
2025/04/09
反滲透還是反交流?賴政府新政策引發寒蟬效應
賴清德總統大動作祭出十七項反大陸對台統戰、滲透的因應策略,其中恢復軍審,加強人民兩岸往返的監控等,令人有「今夕是何夕」之感。同時間,移民署對依親陸配開鋤,陸委會擴大清查公教人員持大陸相關身分證件並要求具結。令人 憂心,21世紀的台灣是否盤踞著麥卡錫主義的幽魂。
麥卡錫主義是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頁。1950年代,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宣稱美國政府遭共產黨滲透,操弄輿論、指控他人為共產黨員,掀起全國性的反共浪潮。不少人被指為共產黨員或同情共產主義者,被迫接受調查和審問。受害者遍及政治人物、學者專家甚至藝人及一般民眾。
2025/03/16
台積電變美積電?川普宣布千億投資美國 國民黨三問賴清德:台灣換到什麼?
台積電擴大對美國投資再掀爭議!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美東時間3月3日在白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將再投資1000億美元,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及1座研發中心。加上此前投資,台積電總共在美投資高達1650億美元(約5.4兆台幣),引發國內關注與憂慮。
2025/03/05
川普與澤倫斯基決裂,台灣危機感升溫?
美國共和黨官員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逼宮,讓俄烏戰爭的政治角力再掀波瀾。2月28日,澤倫斯基與美國總統川普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爆發激烈爭執,未能如預期簽署烏克蘭礦權分享的初步協議便不歡而散。共和黨人接連發聲,暗示澤倫斯基若不下台,烏克蘭難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這場戲劇性的政治風暴不僅攪動了美歐外交,也在台灣引發了深刻的戰略思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
2025/03/03
川普大規模掃蕩非法移民 台灣蔡姓通緝犯潛逃7年被捕
美國總統川普剛上任便下令海關執法局及多個聯邦執法機構大規模掃蕩非法移民,近日洛杉磯緝毒局在台灣警方的協助下,逮捕45歲台灣蔡姓通緝犯,他涉及酒駕撞死人,還與未成年少女性交易,被控妨害性自主罪遭判刑6月,後來潛逃美國7年,近期將遣送回台。
2025/02/07
賴韓總統府喝咖啡 黃暐瀚:中華民國台灣成最大公約數
政治評論家黃暐瀚在「暐瀚觀點」節目中深入分析賴清德總統與韓國瑜院長的總統府「團結咖啡會」,指出兩人在用詞上的微妙變化,反映「中華民國台灣」已成為朝野最大公約數,呼籲支持者跳脫對立思維。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