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高市各級學校校長聯席會議 陳其邁期勉打造優質教育

分享:

113學年度高市各級學校校長聯席會議 陳其邁期勉打造優質教育

2024/08/23 17:17:09文/記者 賴君欣
113學年度高市各級學校校長聯席會議  陳其邁期勉打造優質教育

高雄市公私立各級學校113學年度校長聯席會議,23日在正修科技大學舉行,共有380位校(園)長參加,今年會議主題為「良好對話:雙向溝通、共榮共好」,期待校(園)長在學校裡能發揮良好的溝通與協調的功能,不論是與家長、社區里鄰、民眾等,校(園)長都能為市政、辦學理念、教育議題等等做最佳的論述與表達,能獲得在地與各界對校長們辦學的肯定與支持。

↑圖說:陳其邁感謝校(園)長們身處校園第一線,為高雄打造優質的校園環境,並培育高雄所需的人才。(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雄市長陳其邁致詞時肯定校(園)長們辦學用心與辛勞,感謝校(園)長們身處校園第一線為高雄教育共同打拚,創造許多率先於全國第一的亮眼成績,打造優質的校園環境,並培育高雄所需的人才。也向校長們提到高雄朝向「淨零排碳」政策的重要性,表示高雄市2022年碳排量是5235萬噸,幾乎是台北市的5倍,高雄2050要淨零轉型,面對的是最嚴峻的挑戰,但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才能改變高雄整體環境,留住高雄的人才。此外,高雄市成立「淨零學院」,更是邀請到國際相關知名公司開辦證照課,鼓勵市府同仁能取得證照,校長們也能共同參與。

面對強大數位AI浪潮,陳其邁強調校園數位學習的重要;另高雄積極推動雙語教育,他就任之初經費是4千萬,現在已超過4億元,讓學校增加許多人力與設備的資源,同時也提升程式語言與數位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增進更多競爭的機會。也特別藉著在校長會議上感謝校長們,以及教育現場所有夥伴,共同與市府打造高雄市優質的教育環境,尤其投入在各項教育軟硬體建設上的亮麗成果。表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校長、老師會留存很深的記憶,一句話往往會影響與改變一位學生,對於學生的未來非常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期勉校長們指引學子們向前、一起成長,

↑圖說:陳其邁頒發獎狀及感謝狀給教育有功人員(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長吳立森指出,高雄市除了早已實現班班有冷氣的教育目標外,更是全國唯一加碼補助學校1個月冷氣電費的城市;同時為推廣再生能源,以及達到良好隔熱效果,高雄市有329校設置太陽光電系統,光電發電總量達到校園空調年耗電總量的2.3倍,建置校數更是全國第一。此外,近年來持續投入近12億元重建181條學校跑道、近6億元全面翻新113所學校廁所,更在近兩年投入近10億元改善校園通學環境,期待全面升級並完善校園硬體建設。

在教學資源軟實力方面,吳立森局長表示,大環境快速變革的時代,教育局重視提升學生的基本學力及發展走出戶外的學習,期待除了透過體驗以驗證課室知識外,更能增進學生的溝通表達、問題解決及人際關係。持續推動執行中的重要教育政策-國際語言環境的營造及產業人才的培育,透過雙語教育、國際教育的促進與推動及開設半導體與數位AI相關課程,期待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尤其市長陳其邁上任以來,投入雙語預算至今年已達4億,更在去年邁入「天天學雙語」的新階段。此外,因應全球環境的瞬息萬變,數位科技學習已成為高雄未來教育的重點,也成功爭取逾12億元建置完善的數位學習場域,並與微軟等科技大廠合作開發學習平台、數位學習工具,並成為獲得教育部核定補助5G推動計畫最多學校數的縣市,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受限於有限的教室。

↑圖說:吳立森局長表示,教育局重視提升學生的基本學力及發展走出戶外的學習。(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在師生的照顧上,第一線教育人員權益與福址是引領教師前行的動力,吳立森局長除了提醒各校重視及掌握校園性別事件與霸凌案件的積極處理外,更表示高雄市今年持續推動降低國中小特教分散式資源班師生比例,並將學校增設資訊組長職務法制化,以減少教學現場教師的負擔。更早已率先全國自去年2月起給予代理教師一年完整聘期,也新增甲仙區、六龜區地域加給、加碼補助健檢費用與建置教師諮商輔導支持機制,積極保障教師福祉,也規劃今年教師節持續發放禮券,以感謝現場教師的無私奉獻,陪伴高雄學子在學習路途上有愛無懼,勇往前行。

自去年暑假起,高雄市即率先全國全面開辦國中以下身障課後照顧專班,提高導護志工誤餐費及依學校規模補助國中小短時委外人力,以展現積極守護學童上放學安全的決心;為持續減輕家長負擔,高雄市的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從去年的41.8%增加至今年的45%,並仍全面開辦公幼延長照顧,以安家長的心。

↑圖說:113學年度校長聯席會議以「良好對話:雙向溝通共榮共好」為會議主軸(圖片來源: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今年高雄市各級學校表現優越,現場也頒獎表揚績優學校。而透過聯席會議的召開,讓全市各級學校校長、園長、候用校長們有機會共聚一堂,彼此交流辦學的經驗,期盼藉由專題的探討,促發校長們思考教育未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