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不可盲目進補 中醫依體質指導冬至養生宜與忌

分享:

冬至養生不可盲目進補 中醫依體質指導冬至養生宜與忌

2024/12/21 15:48:41文/由NOW健康授權轉載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冬至是1年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之一,也是1年中的第22個節氣。在這樣的節氣,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但也同時標誌著陰盛轉陽的開端,自此後白晝漸長,夜晚漸短。因此在冬至的養生重點中,更注重「養」與「轉化」,若能在這段時節適度養護,則有利於來年春時的身體的修復與功能性。


冬至進補要適度 中醫:小心補過頭反傷身


中醫師吳文誠表示,在這個季節若能適度進補,並能避免如腸胃不適、嘴破、口乾、便祕、痘痘暴增、皮膚癢、失眠等過度進步易出現的「陽亢」或是「氣鬱」症狀,即能成功為來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但「補」背後的意涵其實比民眾想的患者更為深刻,對於不同體質的患者來說,能達到「補」用意的藥材或食材並不相同。舉例來說,對於濕熱體質的患者,反而服用如黃芩類的清火藥材,較能達到幫助患者增加調節空間、恢復身體機能的效果,「以瀉為補」。


冬至養生宜忌! 不同體質進補方式大不同


吳文誠中醫師特別將台灣民眾的常見體質,進行做簡單的分類,並提供對應的冬至養生宜忌。


▸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體質的患者是最適合在冬至進補的族群。屬於這個體質的患者常容易出現手腳冰冷、小便清長、月經量少等症狀,因此在冬至若能適量補充如麻油雞、薑母鴨,甚至是一般更常見的湯圓類食材,都是會有助益的。食補上也可以在家常料理中加入桂圓、紅棗、陳皮、生薑等藥材,以桂圓紅棗養氣補血,並搭配陳皮生薑幫助消化,減少消化不良可能發生的機會。


▸濕熱體質:對舌苔厚膩,同時兼有排便不暢、口乾舌燥的患者,一般是濕熱體質作祟的緣故。對於這類的患者來說,冬至不是吃什麼來進補,反而是順應節氣清熱通便,將身體裡面蘊藏的濁氣排出。


冬至清除體內蘊藏邪氣 居家保健可適度按壓大椎穴


借助冬至節氣外在的極寒,以清除體內蘊藏邪氣的角度而言,事倍功半。但值得注意的是,瀉火若過度,身體有可能反而變得極為虛弱,吳文誠中醫師建議患者,可以適度按壓大椎穴退火作為居家保健。


▸大椎穴取穴:大椎穴在項背正中線,第7頸椎脊突下,俯仰轉側凹陷中。按壓時以輕微酸脹、感覺頸部壓力與身體火氣釋放為宜。


至於食補方面,則是找專業中醫師就診,依據脈相調理為宜。吳文誠中醫師強調,冬至作為1年中相對較為重要的節氣,若能藉機更深刻了解補冬的寓意,並適度就醫調理體質,就更能以較佳的身體狀態迎接新的一年。雖然本文有一些居家養生的建議,但還是就診諮詢專業中醫師,尋求更精準的養生方式為宜。


# 首圖來源/Freepik


原文,本文內容已獲 NOW健康 授權,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