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協商的垃圾時間 恐成台灣政治縮影
2025/01/16 13:54:45文/觀點主筆室立法院本會期即將結束,諸多法案待審,朝野協商分秒珍貴。然而,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卻刻意在國會殿堂上展開冗長發言,甚至針對「大罷免」進行演講,引發在野黨強烈不滿。柯建銘本會期一連串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發言與作為,有人稱是柯建銘政治生涯的垃圾時間。15號的舉措不僅浪擲國會議事光陰,若其作為代表民進黨態度,恐也將台灣政局推向毫無建樹的垃圾時間。
1月15日立法院進行中央總預算協商,儘管協商前立法院長韓國瑜試圖輕鬆氣氛,笑稱「有3296案尚待協商,頭髮要掉光光了」,但對峙的朝野氣氛因為柯建銘冗長的發言,再度引發藍白立委強烈不滿。他「個人演講」一講半小時,完全無視在野黨立委的抗議,無疑浪費了本應用於預算審查的寶貴時間。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抗議,全世界哪個先進民主國家國會議員發言可以肆無忌憚?國民黨已經忍讓了1年,請院長限制立委發言次數、時間。柯建銘挑釁嗆聲「要限制我發言時間,除非把我打死」、「一定要大罷免,把國民黨這些賣國賊全部罷掉」。
如此荒腔走板的國會協商,柯建銘無法聚焦議事且無意義的垃圾時間堪稱目前台灣政局縮影;新國會仍在朝野對峙中相互耗損,民進黨至今無法接受民意託付的朝小野大局面,針對修法拒絕聚焦議題核心,反而傾力在各種旁門左道的反制手段以及所謂大罷免。柯建銘拋出大罷免引火,究竟是出於個人問題,還是高層默許,都令人憂心。
賴清德總統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踩煞車,民進黨祕書長林右昌強調罷免非民主政治的常態,一周前還稱透過罷免來增加國會席次,這角度並不是很健康。看來民進黨高層試圖扮演白臉角色,平息內外的反彈情緒,但實際上,這是否只是一種策略性的煙霧彈?如果朝野政治持續陷於這種拉扯與拖延的循環,台灣政局將陷入毫無進展的垃圾時間,對台灣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
罷免作為民主政治的一環,本應具有明確的程序與標準。然而,民進黨似乎將其操作為政黨鬥爭的工具。過去蔡英文政府也多次透過公民團體發起罷免案,塑造「民意所向」的形象,但結果是引火燒身。例如基隆市長謝國樑的罷免案失敗,不僅損害了綠營威信,也讓當時主戰的林右昌付出一定的政治代價。
賴清德作為民進黨主席應有能力承擔起緩解黨內與朝野矛盾的責任。然而,從柯建銘諸多高度爭議事件看來,賴清德似乎無法完全掌控黨內各派系勢力。柯建銘的高調言行,不僅削弱了賴清德的威信,也讓民進黨內部矛盾浮上檯面。若賴清德無法有效平息內部分歧,他的領導能力將面臨重大考驗。
從此次朝野協商「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的個人秀到大罷免鼓譟朝野烽火連天,我們不禁要問國會的本質是什麼?為了滿足政黨的私利,還是為了全民的福祉?柯建銘的冗長發言與「大罷免」的操作,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國會資源,也讓台灣民主運作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