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樹葬海葬 後人何處祭祖│命理

分享:

品觀點│樹葬海葬 後人何處祭祖│命理

2021/08/30 14:41:50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由於環保意識高漲,近年來,不但火化在政策的推動下已經成為「全民共識」,衍生而出的各類環保葬,如樹葬、海葬、花葬等,則是在宗教人士帶頭示範下,漸成風尚。

環保葬當然有「永續」、「把資源留給後人」的脫凡情操,但別忘了,人還是凡人居多,環保葬所遺留的倫理、風水等問題,也是值得凡人們好好思考。

環保葬首先打破了千年以來中國人「慎終追遠」的傳統,沒了墓碑,甚至不知先人骨骸何在,後人當如何祭拜?其次,凡人們不像宗教人士「傳道不傳子」,他們最重視、最牽掛的還是後代子孫的幸福,如果人死後連骨灰都不知道在那裡,又如何去庇佑後人?最讓人質疑則是,選擇了環保葬後,如果覺得不妥,連挽回的機會都沒有。

作家兼學術堪輿師謝明瑞,公務員出身,師承中國堪輿兩大宗派之一的楊筠松(楊救貧)一脈,是台灣多位政商大老的風水顧問,目前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開班授徒,可謂台灣風水師的「老師」;所著《影響台灣的100位名人風水實證》(1至6輯),更是展現出他雄厚的學術與人脈底子。

談到人死後如何安葬,謝明瑞只有「入土為安」四個字,不談風水,入土為安首先落實的是「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也就是「謹慎處理好先人的身後事,好讓後人永遠地追思效法」。

謝明瑞指出,洪荒時代,人死曝屍荒野,任野獸啃食、風吹雨打,但隨著民智開化,後人不忍先人死後淒慘,先是用土石掩蓋屍體,後來進化到用棺木下葬;他強調,「葬」這個字原先的意涵就是「入土、植草於土」,謂之「葬」。

對於火化,謝明瑞毫不留情地批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火化實際是讓先人再死一次,是忤逆先人,因此,火化後的一代(20至25年)就會出不肖子孫。

入土後,先人大體與風水、後人運勢的關聯又是如何形成的?謝明瑞引用《葬經》佐證:天光下臨、地德下載、本骸得氣、以蔭所生。唯有透過土葬,才能形成風水,然後才能把先人的福澤傳給後代。

如果是火化,謝明瑞指出,後人就得不到先人的蔭助靈動力了,亦即欲追求小富只能靠勤儉,大富大貴就甭想了。

謝明瑞在馬英九執政時曾公開預言,馬英九父親往生採取火化處理,即見他個人運勢正衰退縮缸中,相對的主掌國政運勢也受牽連;他的困境只會更加艱難,亦即雖有意要讓飛機起飛,但是「變沒輪」(台語發音);相形之下,蔡英文的父親卻是土葬,並精挑好風水,所以政治聲勢很快壓過馬英九。

謝明瑞特別以馬蔡的例子證明:土葬好處確實要比火化多一點。

 

附錄:謝明瑞著《土葬與火化優劣淺談》(http://www.shieh4107.tw/main/ArticleDetail.aspx?code=2&c_id=a0000014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