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 中科院年產100枚要增至500枚 立委建議第三方監造機制 | 政治

分享:

品觀點 | 中科院年產100枚要增至500枚 立委建議第三方監造機制 | 政治

2022/01/11 15:55:00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共機天天擾台,對付共機有效又便宜的武器就是飛彈。立法院臨時會11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採購特別預算案》,編列2369億元預算在2026年前採購8項國產武器,其中大約有2300億預算,就是由中科院負責生產各式飛彈,包括「雄風」反艦飛彈、「天弓三型」、「天劍二型」防空飛彈、萬劍彈及雄昇飛彈。

共機天天擾台,台海軍情緊急,但據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答詢時透露,中科院過去一年平均生產數十枚飛彈,最多時不超過100枚;如果在2026年前要達到預算所需的飛彈數量,從現在起每年至少要量產500枚以上。

中科院要如何完成每年量產500枚飛彈的目標?由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提出的預算案附帶主決議即要求國防部,效法國公共工程、美國國防部軍工採購經驗,透過具研發、研造、量產經驗的第三方,系統性地協助及早找出潛在問題;從而降低製造風險,減少失敗及重複工作,順利達成量產目標。

鍾佳濱等立委指出,除漢翔公司具大量生產經國號戰機經驗,財團法人華錫鈞航空工業發展基金會成員包含漢翔初期工程師團隊,具「從研發到製造」經驗,對航太產業從研造、小批量生產轉型到大批量生產有充分的經驗。

鍾佳濱等立委因此建請國防部評估,以軍備局年度預算,聘請第三方獨立單位如漢翔公司、華錫鈞航空工業發展基金會,完善監造機制,並於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送交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之後,國防部還必須每年至少赴立法院相關委員會報告執行進度1次。

去年10月6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表示,現在兩岸情勢是他從軍40年以來最嚴峻的時刻,中共目前已有犯台能力,但要付出成本;2025年成本將更為降低,並具備全面犯台能力。去年12月3日,邱國正在答詢時又表示,飛彈確是台灣不對稱作戰的利器。

軍事評論家廖宏祥表示,量產飛彈以反制中共犯台是正確的選擇,但此時才提出飛彈量產計畫似乎為時已晚,但第三方監造機制還是需要推動。

對於有人質疑「漢翔或航發基金會沒有製造飛彈的經驗」,廖宏祥反駁,航發基金會成員都是以前實際參與IDF經國號戰機的設計、研發和製造的資深優秀工程人員,對航太產業從研造、小批量生產轉型到大批量生產有充分的經驗;更何況目前討論的不是飛彈的設計和研發,而是量產的問題,加上飛機比飛彈要複雜百倍,基金會成員曾經完整處理過飛機量產,應該有能力對中科院的飛彈量產計畫,進行審查及提供量產建議。

至於目前已有的外審制度,廖宏祥指出,目前外審制度的做法是邀請學者專家擔任審查委員在會議室進行「書面審查」為主,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複雜的科技及工程專案,探索其需求及技術實施方案,自然難以深入。

而且,這類重要的外審通常在一個或半個工作天完成,並付每位審查委員2500台幣的車馬費;廖宏祥指出,每位外審委員都是專家,且都有重要教職或研究工作,通常是臨時受聘兼職,即使有心,也礙於時間有限,很難執行詳盡審查。

至於如何防止第三方監造單位洩密,廖宏祥指出,美國國防工業多年來並沒有因為委托第三方執行「獨立驗證與確認」(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V&V)而洩密;而中科院過去沒有實行 IV&V ,也不一定就能落實防止洩密的要求。

廖宏祥認為,執行第三方確認機制的航發基金會成員過去都是台灣國防產業的中堅份子,相信他們將完全遵守國内現行的安全查核程序;而推動第三方確認機制因為機制管控將更加嚴格,反而更能保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