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食道大範圍潰瘍!醫:吃藥「1習慣」超NG
2025/01/02 11:38:24文/品觀點綜合編輯一名30歲女子因為吞嚥困難到診所求診。經過喉鏡檢查並未發現異狀,但詢問病史後得知她最近有服用抗生素治療皮膚問題,醫師懷疑是藥物導致的食道灼傷,於是安排女子接受胃鏡檢查。結果在女子的中下段食道發現了大範圍的潰瘍,確診為藥物性食道炎。張靖醫師立即開立藥物治療,並對女子進行飲食衛教,以減少食道潰瘍的二度傷害。
張靖進一步解釋,藥物性食道炎是因為藥物黏附在食道黏膜上,導致食道發炎或潰瘍。通常是因為吃藥時喝水不足,或服藥後沒有保持直立姿勢,而是馬上平躺,使得藥丸停留在食道。常見會引起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包括抗生素、消炎止痛藥等。
一般而言,停用這些藥物,並搭配制酸劑和胃乳治療,症狀通常可在數天內緩解。但預防勝於治療,張靖醫師提醒民眾,服用藥物時應配合足量的水(約200-250c.c.),並在服藥後維持身體直立約30分鐘,才能有效避免藥物性食道炎的發生。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工作壓力大,胃食道逆流已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胸口灼熱、嗆酸、噁心想吐、胃脹等,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治療胃食道逆流的藥品可分為制酸劑、胃酸分泌抑制劑、黏膜保護劑和腸胃道蠕動劑四大類。
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除了藥物治療外,胃食道逆流患者還需調整生活型態,包括減少高糖、高油及刺激性飲食,避免抽菸、熬夜等不良習慣,同時控制體重、避免穿著過緊衣物,降低腹部壓力。唯有藥物治療和生活習慣並重,才能有效預防胃食道逆流復發。若已改變生活型態及使用非處方藥物後,症狀仍持續兩週以上,應盡速就醫評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