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藍綠覆議案對決!年輕綠委有樣學樣 問政又問「家人」

藍綠覆議案對決!年輕綠委有樣學樣 問政又問「家人」

國會改革法案的覆議案21日將在立法院會投票表決,號召「青鳥行動」的台灣公民陣線宣布重回立法院,國民黨也借用當天路權,號召支持國會改革的民眾到立院外聲援,「青鳥」與「藍鳥」將於青島東路短兵相接對決。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強調,當日若有暴力衝突,發起者要負完全責任。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反批說,「你媽媽是不是沒有教過你,什麼是負責任?」
2024/06/17
賴總統核可卓揆覆議案!國會表決恐掀對立 外界籲「分裂政府」不利施政

賴總統核可卓揆覆議案!國會表決恐掀對立 外界籲「分裂政府」不利施政

國會改革法案藍白以人數優勢通過,而行政院長卓榮泰提起覆議案,賴清德總統挺到底核可。接下來除釋憲之外,外界觀察連日來朝野互嗆覆議不成要閣揆下台、解散國會,對決態勢升高。然若真升高至解散國會,朝野陷入紛亂恐非全民樂見。
2024/06/13
卓榮泰覆議七大理由,黃國昌、黃揚明齊批造謠生事

卓榮泰覆議七大理由,黃國昌、黃揚明齊批造謠生事

行政院針對國會改革提出七大理由覆議,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立院民眾黨團隨即強烈批評行政院長卓榮泰,認為他帶頭造謠,應向社會道歉。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表示,他早就知道卓榮泰是公然說謊的慣犯,並痛批行政院的聲明「水準低落,充斥假訊息」,若國家要認真打假訊息,應該先從卓榮泰開始。媒體人黃揚明也發文,行政權干預立法權的明目張膽行為。
2024/06/07
覆議案沒過,卓榮泰下一個挑戰—倒閣案

覆議案沒過,卓榮泰下一個挑戰—倒閣案

新上任的行政院長卓榮泰針對日前在立法院藍白聯手通過的法案,包括國會改革案等,提出覆議案,此舉引發了外界的廣泛批評。品觀點網路節目【觀點芹爆戰】的主持人黃光芹特別邀請前立委、經濟學者邱毅來深入剖析政府的這一舉措,邱毅直言,行政院根本不該提覆議,應尊重國會的立場。身為行政院長,本來就應該化解朝野之間和府院之間的矛盾。你提覆議只會挑動矛盾,對行政院和整個賴清德政府沒有任何正面效果。當下他們應該主動和立法院協調,訂立施行細則。
2024/06/07
行政院提覆議國會改革法案 民眾黨團批充斥假訊息

行政院提覆議國會改革法案 民眾黨團批充斥假訊息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等國會改革法案,行政院6日決定提出覆議,送總統核可。行政院表示,提出覆議的目的不是要升高朝野對立,而是希望透過再次審議,找出符合憲法及國家利益的最大共識。
2024/06/07

卓榮泰宴請財經委員、官員 席間聚焦國會擴權法案、財劃法及能源政策

行政院長卓榮泰6日晚間宴請民進黨立委,經濟、財政委員會成員,經濟部長郭智輝、財政部長莊翠雲、農業部長陳駿季、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央行總裁楊金龍出席,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會後轉述,宴席中的關鍵字是針對國會擴權法案的「覆議案」,行政與立法部門將致力達到正面成果;二是《財劃法》,行政院與黨團皆不會提出修法版本;三是「能源政策」。
2024/06/07
全面解析國會改革法案:立法覆議與憲政爭議一觸即發

全面解析國會改革法案:立法覆議與憲政爭議一觸即發

近期,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法案正式通過三讀,隨即引發了一場圍繞憲政程序及國會職權的激烈討論。根據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的說法,行政院已於5月5日下午接收到立法院的相關函文,院長卓榮泰指示政務委員林明昕加緊邀請專家學者審查條文,並探討是否根據憲法提出救濟或要求立法院進行覆議的可能性。
2024/06/06
立院修憲廢監察院聲浪再起 藍綠各有盤算

立院修憲廢監察院聲浪再起 藍綠各有盤算

國會改革法案日前三讀通過,在野黨國民黨、民眾黨立委再度提出修憲廢除監察院的主張。民進黨方面也有30名立委連署提出「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的修憲案。面對廢考監的聲浪,監察院長陳菊表示,她對於三權分立的理想從未改變,只要立法院透過修憲程序來廢除監察院,她會全力支持並尊重此決定。
2024/06/06
罷免聲量響起!藍委剉咧等?數據揭最危險的人不是葉元之

罷免聲量響起!藍委剉咧等?數據揭最危險的人不是葉元之

備受社會關注的國會改革法案近日完成三讀程序,不過,質疑修法內容擴權、程序黑箱的群眾包圍立法院抗議,有網友發動罷免國民黨立委行動,點名多位「可能」被罷免的藍委,並在集會現場製作罷免文宣進行宣傳,引發一系列討論。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彙整被網友們點名的國民黨立委,在5月17日朝野立委在「國會改革」爆發衝突前後約兩週的時間內,網路正負面聲量與好感度的變化。
2024/06/04
台灣修法爭議及民眾集結:國會與街頭的較量

台灣修法爭議及民眾集結:國會與街頭的較量

台灣立法院近日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引發廣泛爭議,該法案包含藐視國會罪、增強立法調查權等多項內容,被批評可能過度擴張立法權力,侵犯行政獨立性。此外,法案在審議過程中的快速通過,也被認為缺乏程序透明性和充分討論,引起社會各界的不滿。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