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校園爆疫情,父母如何做好預備?|健康

分享:

品觀點|校園爆疫情,父母如何做好預備?|健康

2021/09/09 11:25:00文/諮商心理師王雅涵

新北板橋爆發幼稚園老師與兒童的感染事件,讓原本以為已經漸漸可以恢復正常上班上課的人們,再次感受到焦慮與害怕,學生尚未可以施打疫苗,開學群聚的可能性極高,沒想到最不希望發生的校園染疫事件,在開學第一週就爆發,無症狀感染者與染疫黑數也許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持續地做好防疫的身心靈預備,是當前極度重要的事情。

七月份疫情期間,孩子改為在家學習,因和孩子長時間的相處,有51.4%的家長表示容易有負面情緒,53.5%的家長表示親子衝突增加,許多家長表示,「孩子們是幹不了什麼事,但他們能讓你什麼都幹不了!」

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建議,再次面對可能停學的狀況,家長們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壓力來源,當我們一直在緊繃的狀態下,心力有限,理智線容易斷掉,就很容易發生衝突,故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照顧好孩子與家庭,同時也可以往好處想,之前的我們已經經歷過一次,相信過去的經驗會幫助我們更有力量的去面對新的挑戰。

 

以下分四個面向來看家長所面對的壓力:照顧面向、健康面向、經濟面向、工作面向:

照顧面向:

1.和孩子相處時間變長,又不方便出門放電,不知道能幫孩子安排什麼活動。

2.在家上課擔心孩子學習狀況,除設備需要協助外,有時也會過度介入,看見孩子不專心也會又生氣又擔心。

3.家裡如果不是只有一個孩子的話,互相爭吵,搶3C設備上課等等,就讓家長頭痛。

4.照顧人力的不足,特別當父母無法請防疫假或是需要居家上班的時候。

健康面向:擔心是否染疫,害怕自己和所愛的人會因為染意而死亡,因為未知會把恐慌放大。

經濟面向:因為疫情收入減少,特別是自己做生意的人,也可能因為都在家而增加的水電費與食物費等等。

工作面向:失業、居家辦公設備問題、同時要照顧孩子但卻不好意思請防疫假。

 

家長身心穩定才有可能好好的和孩子相處,疫情前其實很多大人也許忙於工作很少和孩子有這麼長的時間相處,甚至發現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建議家長們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共同計劃萬一不能上學,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像是一起玩桌遊,一起看電視,一起打電玩,一起做一寫快樂的事情等等,抒發彼此緊張的關係。同時也要花時間和孩子討論疫情的情況,和孩子提出彼此所擔憂的,是否要請教等等的決定,讓孩子不是只是被動的接受變動,反而也能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成為家長的好幫手,一起把防疫做好,渡過新一波的疫情。

 

 

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B?https://www.facebook.com/wahago

Podcast?https://linktr.ee/wahago

網站?wahahappygo.com

 

相關新聞